凝伫虚亭未惬心,清光隐隐隔疏林。
欲观玉鉴呈全体,独倚朱栏到夜深。
诗句解析与注释
- 凝伫虚亭未惬心:
- “凝伫”:停留,沉思。
- “虚亭”:指空无一人的亭子。
- “未惬心”:内心感到不满足或不如意。
- 清光隐隐隔疏林:
- “清光”:明亮的月光或者月光下的景色。
- “隐隐”:模糊地,隐约可见。
- “隔疏林”:通过稀疏的树林。
- 欲观玉鉴呈全体:
- “玉鉴”:玉石做成的镜子,常用来形容月亮。
- “全体”:整个景象、全部细节。
- 独倚朱栏到夜深:
- “朱栏”:红色的栏杆。
- “到夜深”:直到夜晚很深。
译文
六月十七日夜,等待月出时的心情是静坐而不得其欢心的。月亮的光芒若隐若现地透过稀疏的树林,似乎无法完全映照出来。心中渴望能一睹明月的全貌,但只能孤独地倚在红阑干上直至夜深人静时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夜中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首句“凝伫虚亭未惬心”表达了诗人因等待月亮而产生的焦躁和不满,他希望能立即看到月亮的美丽。第二句“清光隐隐隔疏林”描述了月光穿过稀疏的树林,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虽然美丽却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第三句“欲观玉鉴呈全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全貌的渴望,他希望一览无余。最后一句“独倚朱栏到夜深”则展示了诗人孤独守候的情景,直到深夜。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等待月出时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氛围,情感深沉且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