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
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
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
百种斗红紫,意气各雄夸。
忽焉有招呼,径醉碧桃家。
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
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
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
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
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
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
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
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
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
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
【注释】
甲寅:指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寒食日:清明前一天,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徐子融:即徐俯,南宋著名诗人。游:游览。晚归:傍晚归来。志所历:记述他游览时所见景色和人事。二十六韵:诗中共有六十二句四平韵。至后:到后来。一百五:一百零五个字。春光:春天的光景。韶华:美好的时光。往往:常常,时常。天气:气候。少:少有,难得。差:差错。今年:今年(指这一年)特别清朗晴朗。清朗:晴空明净。川原:原野,田野。烂红霞:满天红霞。卷书册:阅读书籍。况:何况。访友:访问朋友。不赊:不推辞。尽日:整个白天。襄阳:今湖北襄阳。满城:全城。同看花:一同欣赏花景。百种:多种。斗:比赛,争奇斗艳。意气:气概,精神。雄夸:英勇,自豪地夸耀。忽焉:忽然。招呼:邀请。径醉:径直喝得大醉。碧桃家:用碧桃花装饰的人家。主人意厚:主人情意深厚。更约观金沙:又相邀观赏金沙滩。我方与子:我们正在与你一起。浩荡:气势磅礴。兴无涯:兴致无边。但:但是。恐:恐怕。催日驭:催促太阳车驾疾驶。所幸:幸亏。未西斜:太阳没有向西落。行行复行行:走走停停。小筑:小房子。异葩:奇异的花果。杂然:各种各样。品品:逐一仔细品评。园翁:花园里的老人。旋相问:随即询问。酌酒烹茶:斟酒沏茶。珍重深简:非常珍重,很简淡。市井避喧哗:避开喧闹的地方。有告:有所诉说,有所陈述。语:说,讲。不讹:不错。果见山下蒙:果然看见了山下蒙山的美景。一泓莹无瑕:一池水晶莹透明,没有一点瑕疵。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深渊里蟠伏着蛟龙,不是为了隐藏青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渐渐地出现许多奇特的事物,像女子的发髻一样排列起来。耸崭绝,炼不经女娲:高耸入云,神奇得不可相信,好像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五彩石一样。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高峻挺拔,坚贞不屈,决不可以随便拿它来亵渎啊。相与:相互之间。浩叹:大声感叹。题品乃未加:还来不及吟咏作诗评价呢。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想到世间沉溺昏暗,难道仅仅是像我这样吗?乘着风势归去吧,树林中有昏鸦在盘旋飞翔。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姑且写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用醉笔写出了龙蛇般的诗句。
【赏析】
《至后一百五》,是作者在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清明前一日所作的一首记游诗。诗人徐俯与友人徐子融在寒食节这天出游,游览了风景名胜,并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联“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人物及地点。“至后”当为“至后一百五”。这里指的是寒食节过后的第五个日子,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这一天正是春光最明媚的时候。“春光正韶华”,意思是春天的景色正美好。“韶华”一词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其中的“韶华”指美好的青春时光;而“韶华”也常用来形容人的风采或事物的美好,如“韶华似锦”、“韶华难再”。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丽令人陶醉。
颔联“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天气晴朗,但人世间的好事却很少。这里的“天气”指的是自然界的气候条件,也可以理解为社会风气或时代背景等客观环境因素;而“人事”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之道。这里的“少”表示稀少、罕见的意思,“差”则可以理解为不佳、不好等负面含义。所以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虽然大自然的天气很好,但人间的善事却很少见,或者说人们之间的交往并不和谐融洽。
颈联“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年的天气特别晴朗,山川原野上到处都弥漫着绚丽的红霞。这里的“今年”指的是当前这一年(指绍兴四年)。“川原”指的是原野,“烂红霞”则是形容原野上的红霞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样子。这里的“烂”可以理解为烂漫、绚丽的意思;而“烂红霞”则是指红得像火烧一样的红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今年的天气晴朗得让人心情愉悦,原野上的红霞也显得格外艳丽动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尾联“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埋头阅读书卷,拜访友人却不轻易离开。这里的“埋头”可以理解为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的意思;而“卷书册”则是指阅读书籍、浏览文献之类的活动。这里的“况”可以理解为况且、更何况的意思;而“不赊”则是指不轻易离开或不随意离开的意思。所以这句诗可以理解为,我专心致志地阅读书卷,寻找知识的乐趣,同时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共同探讨人生哲理。虽然忙碌但也充实满足,没有轻言离去的习惯。
这首诗是徐俯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