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祚中不振,孽胡恣奸骄。
君德弗克终,治乱在一朝。
渠魁睥神器,四海俱动摇。
向来为厉阶,其迹已冰消。
中兴功孰盛,张许冠百僚。
堂堂二公烈,千古名不凋。
义胆极华岳,忠肝齐斗杓。
平生慕节义,卜居祠匪遥。
丹青就湮郁,古屋风萧萧。
英灵如可问,激懦讨惛妖。

【译文】

唐朝的国运不振,外患猖獗,奸臣当道。君王的德行不能终始如一,天下治乱只在一朝。那些作乱的头目蔑视神器,四海动荡不安。过去是祸根,如今已经冰消瓦解。中兴之功谁最盛,唯有张许二人冠百僚。他们两位英烈,千古声名不凋。义胆如泰山,忠肝似北斗。一生仰慕节义,卜居祠庙非遥。可惜丹青湮灭,古屋萧萧风中哀号。英灵如能可问,可以激懦诛昏妖。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当时唐王朝正经历着安史之乱。诗人借题抒怀,歌颂唐玄宗和张九龄、张说两位先朝大臣的丰功伟绩,同时对奸佞小人的倒行逆施表示极大的愤慨。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次之,夹叙夹议,气势充沛,笔力雄健。

第一联“唐祚中不振,孽胡恣奸骄”指出了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外有安史之乱,内忧民怨,使国运日衰。

第二联“君德弗克终,治乱在一朝”进一步指出皇帝的德政不能延续下去,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而国家能否安定,就在他一朝之间。这是诗人对皇帝的极大期望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第三联“渠魁睥神器,四海俱动摇”则直指当时的权臣和奸佞之徒对国家政权的威胁,他们无视国家的法纪和秩序,肆无忌惮地妄图篡夺皇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奸佞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四联“向来为厉阶,其迹已冰消”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他指出过去的恶行已经导致了现在的混乱局面,这些恶行已经被人们所忘记,但它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第五联“中兴功孰盛,张许冠百僚”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高度赞扬和对他们的功绩的肯定。他认为张九龄和张说两位先朝大臣的功绩超过了所有的人,他们是国家的英雄和楷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英雄的敬佩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六联“堂堂二公烈,千古名不凋”则是诗人对他们的伟大成就的赞美和对他们精神的传承。他认为这两位英雄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不会被时间所消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第七联“义胆极华岳,忠肝齐斗杓”则是诗人对他们的英勇表现的赞美和对他们品格的肯定。他认为他们的勇敢如同华山一样高耸入云,他们的忠诚如同北斗一样坚定明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勇气的钦佩和对他们忠诚精神的赞赏。

第八联“平生慕节义,卜居祠匪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念的表达。他始终向往着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事业,并为此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选择。

第九联“丹青就湮郁,古屋风萧萧”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他认为历史的画卷已经被尘土所覆盖,只剩下那些古老的建筑在风中摇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十联“英灵如可问,激懦讨惛妖”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如果英灵能够复活,他们一定会激励那些懦弱的人去消灭那些邪恶的妖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期待和对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