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称能吏,如君第几人。
铜章恩屡易,象板命惟新。
华表归无日,泉台冷不春。
承家在诸子,勉力绍前尘。

【注释】

  1. 杨汉公:名不详,唐代官吏。
  2. 铜章恩屡易:指杨汉公多次得到赏赐和封官的铜印。
  3. 象板命惟新:指任命官职时,象板(古代用于记事的木牌)上的文字都是新的。
  4. 华表归无日:指死后不能回到家乡。
  5. 泉台冷不春:指死后墓地冷清凄凉,没有生气。
  6. 承家在诸子:指他的儿子们继承他的事业。
  7. 勉力绍前尘:勉励子孙要继续奋斗,不要辜负前人的遗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一位名叫杨汉公的官员的挽诗。诗中通过赞美杨汉公生前的政绩、去世后的影响,以及对他的儿子们的鼓励,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
    首联“今世称能吏,如君第几人?”表达了对杨汉公才能的认可。他认为,在当今世上,能够称得上能干的官员有很多,但像杨汉公这样的,恐怕也只有几个人。这里的“如”字,既是比较,又是赞叹,既表达了诗人对杨汉公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他在众多能吏中的卓越地位。
    颔联“铜章恩屡易,象板命惟新。”则进一步描绘了杨汉公的功德。铜章和象板,都是古代官员的凭证,象征着他们的权威和地位。这里,诗人用“恩屡易”来形容杨汉公得到的赏赐和封号不断更替,用“命惟新”来形容他的官职和使命总是新的。这种写法,既突出了杨汉公的才能和功绩,又表达了他对杨汉公的崇敬之情。
    颈联“华表归无日,泉台冷不春。”则是对杨汉公去世后的哀思。华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象征着荣耀和尊贵。这里,诗人用“归无日”来形容杨汉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无法再享受荣华富贵;用“泉台冷不春”来形容他的墓地荒凉冷落,没有了生气。这种写法,既表达了诗人对杨汉公的哀思和怀念,又体现了他对杨汉公的深深敬意。
    尾联“承家在诸子,勉力绍前尘。”则希望杨汉公的儿子们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努力,不要辜负前人的遗志。这里的“承家”、“绍前尘”,既表达了诗人对杨汉公家族的期望和祝福,又体现了他对杨汉公的深深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杨汉公生前的赞誉,对其去世后的哀思,以及对他儿子们的鼓励,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