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兮沧溟跨蛟龙,丽兮霄汉垂螮蝀。
疑若有神施磨砻,巩然不动如华嵩。
环瞻山幄凝翠空,俯睨溪纹织微风。
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来掩映扶桑红。
车马飒沓西复东,宏规硕利繄谁功。
竞将大年寿我公,愿与此桥俱无穷。

【注释】

临川:临川王陈伯之,南朝宋时人。桥:指建于临川的临川桥。沧溟:指大海。蛟龙:古代神话中能变化为龙的水神。霄汉:指天空。螮蝀:传说中的一种龙。有翼无角的龙。磨砻:磨刀石。巩然:坚固的样子。华嵩:山名,华山的别称。环瞻:四周环顾。翠空:翠绿色的空阔处。沆瀣(hàng xiè):露水或夜气。扶桑:古国名,在今日本。大年:长寿的人。寿我公:祝福您,给我公。大年:长寿的人。俱无穷:永远无尽。

【赏析】

《临川桥歌》,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诗人在江西任职期间,登临临川桥,凭栏远眺,感慨系之而生感发,遂有此作。全诗四十六句,前半部分写自然景观,后半部分写人生哲理,以咏景抒情为主,寓情于景之中;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声夺人,余音绕梁。

“壮兮沧溟跨蛟龙,丽兮霄汉垂螮蝀。”首二句写临川桥雄伟壮观,凌驾沧海之上,横跨霄汉之间,犹如蛟龙和螮蝀在云间遨游。

“疑若有神施磨砻,巩然不动如华嵩。”这两句写临川桥的神奇与伟大。好像这座桥是由神仙所造,经过精心琢磨而成,它坚固异常,巍然不动,就象是华山那样高耸入云。

“环瞻山幄凝翠空,俯睨溪纹织微风。”接下来描写诗人站在桥上所看到的景象。环视四周,青山连绵,云雾缭绕;俯瞰下面,溪流细长,微风吹拂。这里的“幄”字和“纹”字都用了拟人手法,将周围的山峦、云雾、溪水都赋予了生命,更增添了诗意。

“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来掩映扶桑红。”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夜晚和早晨看到的美景。夜晚时分,皓月当空,临川桥横卧在夜空中的银河之上,宛如一条玉带。清晨,朝阳初升,照亮了临川桥,使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道红色的霞光。

整首诗描绘了临川桥的雄姿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