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册方增授,龙髯遽莫攀。
千秋思沛邑,七月葬稽山。
春暗觚棱影,星回羽卫班。
寝门如昨日,无复侍威颜。

【注释】

1、神册:天子之册,皇帝的尊号。

2、龙髯:皇帝的胡须。

3、千秋:千年。

4、稽山:浙江绍兴县南面,山上有稽亭。

5、觚棱:殿上四阿形的棱脊,因以指殿堂。

6、羽卫:仪仗队。

7、寝门:皇帝的宫门。8、侍威颜:伺候皇帝。

【赏析】

《恭进理宗皇帝挽词》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悼念理宗皇帝的作品。此诗写于作者被罢归故里时,表达了诗人对亡国之君的哀悼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悲凉,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句“神册方增授”,即说皇帝刚刚给理宗加封为“神主”,这是在追述事情的起因。“神主”就是皇帝的牌位,用“方”字,说明此时还在举行仪式,还没有正式下葬。“龙髯遽莫攀”,意思是说皇帝的胡须突然之间没有了人去攀扶。这二句是说理宗皇帝逝世之后,人们只能遥望其遗容而无法亲睹其真容了。

“千秋思沛邑”三句,是回忆理宗皇帝生前的种种政绩。“沛邑”,古县名,这里代指皇帝生前所统治的地方。“七月葬稽山”,指的是皇帝死后安葬在会稽山的坟墓上。据史书记载,理宗皇帝去世后,陆游曾上书请求将皇帝安葬于家乡会稽山中,但是没有得到批准。

接下来的两句“春暗觚棱影,星回羽卫班”,则是描绘了皇帝灵柩出殡时的凄惨情景:春天已经过去,皇帝的灵柩在昏暗的日光下显得格外凄凉;星斗也停止了运转,仪仗队在皇帝的灵柩前排列成行,仿佛是在向皇帝告别。“寝门如昨日,无复侍威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陆游对皇帝的深深怀念之情:寝宫的大门仿佛还是昨天的样子,然而再也没有人能够伺候皇帝的威严面容了。

此诗通过描写皇帝驾崩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亡国之君的深切哀思,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