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
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
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
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

【注释】

古芳林苑:指昔日的府署所在地,今已荒芜。

刘郎:即刘晨,晋代人,相传曾与同游者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

阮客:指阮籍,魏晋时人,嗜酒狂放。

拨不开:比喻难以忘怀。

【赏析】

诗题“古芳林苑”,意指昔年府衙所在地,今已荒凉。诗人以怀旧之笔,抒写对往昔繁华之地的感怀,流露出对故地的眷恋之情。

开头四句:“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这四句是全诗的总领,也是全诗感情发展的总起,概括了前两联的内容。

“昔日曾为府署来”,点明这是在府衙所在地,昔日的繁华之地。

“谁人都把插桃栽”,说明往日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不闻华屋笙箫响”,写出当年此地的繁荣景象;“但见芳林锦绣堆”,则又显示出昔日繁华背后所隐含的衰败迹象。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互文,既突出了过去的辉煌也表现了作者的悲叹,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盛况的无限感慨。

中间四句:“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集中抒发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几度刘郎来观里”中的刘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刘备。他因避乱而隐居于此,与友人结草堂而居。

“半年阮客住天台”,其中的阮客是阮籍。他在这里寄居半年时间。

“如今此地知何在”表明此处已荒废无存。

“桑柘成阴拨不开”中的“拨不开”,是形容茂密、高大、浓密的样子。

最后四句:“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古芳林苑今已废,只留空宅待重游。”这四句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又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

“如今此地知何在”,指出故土已不复存在。

“桑柘成阴拨不开”,进一步描写出故土已经破败不堪的现状。

“古芳林苑今已废,只留空宅待重游”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土无法忘却的感情,以及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惋惜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昔日的府衙所在地的描述和回忆,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和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