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丰碑立路南,尽停车马试来看。
不知神道是谁墓,为问康王何代官。
初谓流传须永永,安知磨灭已漫漫。
姓名不足标青史,休把将来碇石看。

注释:

断碑:被折断的石碑。丰碑,高大的墓碑。百尺,言其高大。路南,指道路的南面。车马,代指行人、游客。试来看,试着看。神道,这里指皇帝的陵墓。康王,指晋朝的康帝司马岳。何代官,问是谁代为官的。初谓流传须永永,最初以为传下来的东西会永远流传下去。安知磨灭已漫漫,怎么知道这些已经慢慢消磨掉了呢。姓名不足标青史,名声和事迹不够用来在历史上记下来。休把将来碇石看,不要把它们当作永久的标志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的“断碑”,指的是一块被人们视为“神道”的神道碑,因为被折断了,所以显得格外醒目。作者通过对这块断碑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对历史、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作者从断碑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百尺丰碑立路南,形容碑高大雄伟,立于道路的南边。这句话既描绘了碑的外观特征,也为下文的展开做了铺垫。

作者转向对神道碑的观察和思考。不知神道是谁墓,为问康王何代官,表达了诗人对神道碑背后历史的好奇和探求。通过提问“神道是谁墓”和“何代官”,诗人试图了解这块碑所代表的人物或事件,从而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关于神道碑的问题。初谓流传须永永,安知磨灭已漫漫,表达了诗人对神道碑流传时间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神道碑可能被后人传颂和赞美,但它的存在时间却是有限的,最终会被时间所消磨。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姓名不足标青史,休把将来碇石看”作为结尾。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的价值不在于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权位,而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这首《断碑》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作品。它通过对神道碑的观察和思考,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人生和命运等深层次问题。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