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飘零万里馀,肌肤瘦尽鬓毛疏。
皇恩若许归山去,豆地虽存不解锄。
【注释】
飘零:漂泊流离。皇恩:皇帝的恩典。豆地:种豆的地方,比喻隐居之地。
译文与赏析:
垂老之后,我飘泊无定,已经流浪万里有余了。肌肤消瘦而鬓毛稀疏,这是衰老的征象。假如皇上允许我归隐山林,即使有豆田(种豆的土地),我也不去耕种,不去劳作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首联两句写自己“病中”的情况。“病”,指诗人身体衰弱,疾病缠身。“飘零”,指漂泊不定,没有固定住所。《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用“飘飘”形容人行走时的姿态,也用以形容人漂泊无定,这里借用来写诗人的“飘零”。《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帝尧闻之,举荐为农师。”《后汉书·逸民传》:“帝乃赐帛一匹,敕郡县给公车使者,勿令负担。”这两句说,由于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所以四处漂泊,无法安定下来。“肌肤瘦尽”,“鬓毛疏”是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衰老情况。杜甫的《北征》中写到:“瘦硬黄头陀,痴顽白发翁。”这里用来形容自己,也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苍老和憔悴。
颔联的意思是,假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即使还有一亩豆地,我也不去耕种它,不去劳动它,不让它荒芜。诗人在这里抒发了一种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在说,即使有朝廷的厚禄优待,他也不愿接受,因为那是他应尽的义务,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其实不然。从深层次来看,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富贵功名,而在于精神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那么,他的生活就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追逐名利地位,而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追求,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能够在后世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尾联的意思是,即使有了这样的好机会,我也不愿意回去。这里的“若许”,是希望的意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不愿意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不愿意被名利地位所左右,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诗圣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