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校有基,如德弗亏。刘侯迁之,魏侯新之,李侯能成之。
乡校颂
诗句:乡校有基,如德弗亏。刘侯迁之,魏侯新之,李侯能成之。
译文:
乡校的基址,就像道德不亏缺。刘侯将其迁移,魏侯进行修建,李侯成功完成了此事。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子产不毁乡校颂》。它以四言体式简洁地概括了子产对乡校的看法及其影响。
- “乡校有基”,指乡校的基址建立起来,象征着乡校的存在和稳定。“如德弗亏”,意味着其道德价值并未受损,体现了乡校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接下来两句描述了三位诸侯对乡校的不同贡献:“刘侯迁之”指刘侯将乡校迁移至其他地方,可能是出于某种政治考虑或战略需要;“魏侯新之”则是指魏侯对乡校进行了新的建设或修缮,使其更加完善;“李侯能成之”则是说李侯成功地完成了乡校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顺利实施。
赏析:
韩愈在《子产不毁乡校颂》中通过赞扬三位诸侯对乡校的贡献,表达了对乡校制度在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中重要作用的认可。诗中的三个典故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政治背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韩愈展现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和对其治国理念的认同。此外,诗中的用词严谨,结构清晰,通过对比和并列的手法,使整首诗歌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韩愈作为唐代文豪的语言魅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