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
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
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
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
诗句注释及赏析
第一首
- 诗句: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
- 注释:长杨是汉代的一个宫殿区,这里指皇帝的官邸。草诏是指皇帝亲笔诏书,去除则意味着废除。信知长合在中书,表示相信自己能长久地待在中书省,即朝廷的重要部门。
- 赏析:此首表达了诗人对能在朝廷中任职的向往。通过“信知”表达了一种信心和确定性,显示出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对仕途的期望。
第二首
- 诗句: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
- 注释:紫袖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女子,双瞻立可能是指站在高处观望或注视的场景。聊伴红裙一饷居,红裙可能指女子所穿的衣服,一饷居表示短暂的停留。
- 赏析:描述了诗人暂时离开(紫袖)并站在高处观望(双瞻立),同时与一名女子(红裙)短暂相聚的情景。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忙碌和对闲适时光的珍惜。
第三首
- 诗句: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
- 注释:小子可能指的是年轻人或者下属,正狂心已醉表示他们因为过于放纵而感到醉心其中。老奴犹爱发方梳,老奴可能指年纪较大的官员或前辈,他们仍在努力保持端庄严谨的态度。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权力的不同态度。年轻人可能因权位而沉迷,而年长者则仍保持着清醒和自律。这种对比突出了官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四首
- 诗句: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
- 注释:故应此战指由于之前的战争或争斗需要结束。今须解可能是指现在必须解决当前的问题或矛盾。兵法曾教避不如,使用兵法来避免冲突或解决问题。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处理事务时的策略和智慧,强调了运用策略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避免无谓的争斗。
第五首
- 诗句: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
- 赏析:这句重复使用了前文相同的词汇,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前文内容的强调,可能是为了加强某种情感的表达或是强化某种观点。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政治舞台上的不同角色和心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