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一雨阻重游,风绉前溪绿谩柔。
况已上元连夜出,不如寒食看春休。
弄珠滩涨平侵岸,摸石江深抹尽洲。
自是苦阴无意思,莫将潮信枉阳侯。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五句,每句字数相同。诗句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雨中无法出游,以及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感受。

我们逐句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平明一雨阻重游:这句诗描述了早上起来时,因为下雨而阻碍了诗人的出游计划。”平明”指的是清晨时分,”一雨”指下了一场小雨。”阻重游”表示这次出游被雨阻挡,无法继续。
  2. 风绉前溪绿谩柔:这句诗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景色的美丽。”风绉”形容风轻轻吹过水面,使水面泛起波纹,”前溪”指的是前方的小溪。”绿谩柔”意味着小溪的水变得柔软,绿意盎然。
  3. 况已上元连夜出,不如寒食看春休:这里提到了“上元夜”,即元宵节的夜晚,通常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但在这里,由于雨的原因,这个节日的活动被取消或推迟了。”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通常在清明节之前。诗人选择在这个时期外出活动是为了避开人多拥挤的情况。”看春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态度,宁愿选择在家中欣赏春天的美好也不愿意出门。
  4. 弄珠滩涨平侵岸,摸石江深抹尽洲:这句诗描述了雨后的自然景观的变化。”弄珠滩”和”摸石江”都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它们因水涨而显得更加壮观。”涨平侵岸”和”深抹尽洲”分别描绘了水位上升淹没了岸边和江中的岛屿。
  5. 自是苦阴无意思,莫将潮信枉阳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无力感和无奈。”自是苦阴”直接表明了天气的阴沉,”无意思”表示心情不佳。”莫将潮信枉阳侯”则是对一种迷信行为的描述,意思是不要因为迷信而浪费资源,如在潮信出现时浪费金钱等。

综合以上分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的感受和态度。同时,诗人也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