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注释】
江楼:指在长江边的高楼。
急雨洗残瘴:急雨冲刷着残留的瘴气。
江边闲倚楼:在江边上悠然地靠着栏杆。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太阳落山时,映入平野的水面渐渐消失;水流绕过断槎(小木筏)缓缓前行。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黄昏时分,村子里传来捣纸声;秋天里,老巷中传来呼唤老黄牛的声音。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迂腐的书生忧国忧民的心情,在这个时候更显得愁绪满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写诗人登高临远的所见。“急雨”句,是说雨势之猛烈。“江边”三句,则写雨后登临的所见:江上、岸边的景物,都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江上水波滚滚,江岸断槎横陈。颔联描写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象:夕阳西坠,余晖映照在平静的原野之上。此时江上的水位已经降下去了,连水中的断槎也能看得清楚,而那江边的原野,却依然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之中,直至天黑。颈联写诗人夜宿荒村时的所见:村里传来捣衣声;老巷中传来呼唤老黄牛的声音。末联写诗人夜不成眠时所感:一个迂腐的书生,因忧虑国家大事而无法安心入睡,于是搔头抓耳,苦闷不已。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其时作者已陷于“安史之乱”的漩涡之中,身受困厄,心系家国,故有如此感慨。全诗写景清丽自然,情致深婉沉郁,意境开阔苍凉。
首联起笔突兀,写登高所见。急雨过后,江面涨满了水,江边的高楼也被淹了进去。“江楼”二字,点出题面,也总领了下文。这两句诗写得很简括:暴雨洗去了瘴气,江上恢复了宁静;但江边楼上的诗人仍不能忘情于江山,所以仍然久久徘徊不进。
次联以“日依”,承上启下,由景及人。诗人站在江边楼上,眼望着西边天空出现的红日。这时,太阳正慢慢向地平线下沉没,把半边天烧红了,而另一半天却被染成了铅灰色。这一句既写出了日落时分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感受:他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上消失下去,心情非常沉重。
第三联写江边原野上的景色。诗人站在江边楼上,目光越过江面,凝望着远方。这时,江上的水位已经降下去了,连水中的断槎也能看得见了,而那江边的原野,却依然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之中,直至天黑。这一句既写出了夕阳西坠时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感受:他看着江边的原野沐浴在余晖之中,心情非常舒畅。
第四联写诗人夜宿荒村时的所见。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诗人来到了荒废已久的村落里住宿。晚上的时候,村里传来了一阵阵捣衣声;白天的时候,又听到老巷中传来一阵阵呼唤老黄牛的声音。这一句既写出了夜晚时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感受:他看到村子中的人们正在忙着捣衣、喂牛,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感叹。这时,诗人已经躺在床上了,但他还是睡不着觉。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心事,终于因为焦虑不安而失眠了。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此时的神态,又写出了他内心的感受:他因为忧虑国家大事而无法安心休息,心中感到非常痛苦。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首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