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流年往,匆匆短景过。
帘深上灯早,地窄贮香多。
书尽还重读,诗成更自哦。
向令无此处,将奈旅愁何。
燕堂东偏一室颇深,暖尽日率困于吏牍比夜乃得读书其间,戏作三首
《燕堂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西郊的草堂中。草堂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故居,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草堂周围环境幽静,有江流环抱,松木参天,鸟兽出没;有竹树清雅,风月明丽。这里,杜甫经常吟咏自然美景,寄托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不满。
“衮衮流年往,匆匆短景过”,这两句是说,岁月流逝,光阴荏苒。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帘深上灯早,地窄贮香多”,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温馨的场景。深密的帘幕,早早点亮的灯火,狭小的空间里充满了香气。这个场景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舒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繁忙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书尽还重读,诗成更自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和诗歌的热爱。他认为,只要阅读或创作,就应当反复咀嚼、品味。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艺术的追求。
“向令无此处,将奈旅愁何”,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一种反思。如果当年没有来到这个地方,他可能会更加轻松自在。然而,现在他却因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感到孤独和忧愁。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