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卷地起,落叶拥蜗庐。
终日澹无事,一窗宽有馀。
坐多知力耗,食少觉心虚。
懒惰无新句,松声忽起予。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寒风中闭门独坐时的感受。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时间、原因;颔联承上启下,描绘了一幅“落叶拥蜗庐”的寒风图;颈联由静而动,写出了诗人闭户独坐时所思所感;尾联以景结情,抒发出自己无新意可发时的苦闷之情。

【答案】

①十月十九日 ——即农历十月初九。

②大风作寒 ——天气寒冷,刮起大风。

③竟日 ——整天。

④霜风卷地 ——形容寒风刺骨,卷地而起。

⑤落叶拥蜗庐 ——秋风萧瑟,落叶堆积如山。

⑥终日澹无事 ——整天闲适无事。

⑦一窗宽有馀 ——一窗宽敞,余有余暇。

⑧坐多知力耗 ——久坐不动,知道耗费体力。

⑨食少觉心虚 ——吃少一点食物就觉得身体虚弱。

⑩懒惰无新句 ——懒得作诗没有新的诗句。

⑪松声忽起予 ——听松涛声忽然激发了我的诗性,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十月十九日刮起了大风,天气寒冷,我关着门窗一整天。

秋风吹过大地卷起落叶,我住在这蜗庐里,感觉像被包围一样。

整天闲适无事,只有一窗户宽大,余有余暇。

久坐不动,知道耗费体力。

吃得很少,感觉身体虚弱。

懒得作诗没有新的诗句。

听松涛声忽然激发了我的诗性,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所作。此时王安石因变法失败,遭贬谪,家居金陵。他虽身处逆境,但并不灰心丧气,仍积极从事诗文创作,寄寓着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关心。全诗四句一韵,每句七个字,平仄调换,音节和谐,朗朗上口,是一首七绝。

首联“十月十九日大风作寒闭户竟日”,交代了题中的时间和环境,点明这是在一个深秋的时节,天气寒冷,刮起了一场大风,作者关着门窗,整日在屋里坐着。这一联直接点明了题目中的时间、原因以及自己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很快进入作品的主题之中。

颔联“霜风卷地起,落叶拥蜗庐”,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在狂风大作的日子里的所见所感:“落叶拥蜗庐”一句更是把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颈联“终日澹无事,一窗宽有余”承接了前文的内容,作者在经历了一场大风雨之后,虽然有些疲倦,但并未感到什么烦忧,而是觉得十分悠闲,甚至觉得有些空旷。这一联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尾联“坐多知力耗,食少觉心虚”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孤独的生活中的种种感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变革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