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筑稽山下,狂歌剡曲傍。
乡邻共鸡黍,童稚学农桑。
白首馀年促,青编后日长。
此心谁复许,三叹付书囊。

【注释】

得故人书偶题:收到老朋友的信,于是写诗作答。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北,山高而秀。剡(shàn)曲:指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西南。狂歌:纵情歌唱。乡邻共鸡黍:乡邻们一起做饭菜,互相款待。童稚学农桑:儿童和幼童学种庄稼。白首馀年促:头发已白,年华已逝,时光飞逝。青编:指《青编》这部书,即《青编集》,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集子。三叹:多次感叹。书囊:装书的袋子。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作者于元和十年(815)秋初与友人相别后所作。当时作者因受权贵排挤,被贬为朗州司马,心情十分郁闷,寄寓在浙江绍兴稽山上小筑,写信给旧友,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抒写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自己的仕途遭遇,也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赞美。此诗以答谢信的形式写成,全篇一气呵成,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意境幽深。

第一联“小筑稽山下,狂歌剡曲傍”,是说自己现在居住在稽山脚下的小筑之中。“狂歌”二字,表现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畅怀豪饮。“乡邻共鸡黍,童稚学农桑。”这两句写自己在山间的生活。邻居们一起做饭吃饭,孩子们学习种植农作物。这里的“乡邻”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他们一起分享美食,一起劳作,生活虽然简朴但很充实。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乡村图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快乐。“童稚”一词,不仅表明了孩子们的年龄,更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二联“白首馀年促,青编后日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白首余年”意味着自己年纪已大,时间过得很快。而“青编”则是指《青编集》这部书,它见证了诗人的一生,也寄托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里的“后日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忧伤。

第三联“此心谁复许,三叹付书囊”,是说自己对友情的渴望无法得到回应,只能将这份期待化为叹息,将其寄托在书中。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期待;“谁复许”则是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和接纳他的情感;“三叹付书囊”则是说他将这份情感化作叹息,将它藏在书囊之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稽山上的小筑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渴望和期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以答谢信的形式写成,全篇一气呵成,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意境幽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