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
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
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
从今可无语,倾耳舜弦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第1-2句:
嘲布谷(嘲讽布谷鸟)。布谷鸟在春天到来时开始鸣叫,但到了夏天就会停止鸣叫。
第3-4句:
但令春促驾(只希望春神能催促)——这里的“春”指的是春天,是大自然的象征。
那为国催耕(那是为了国家催促耕作)。这里的“催耕”是指鼓励人们耕种,因为农事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5-8句:
红紫花枝尽(红花紫花的树枝已经凋谢了)。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变化。
青黄麦穗成(成熟的庄稼已经长成了青色或黄色)。这句话描绘了农作物丰收的景象。
第9-10句:
从今可无语(从今往后可以不再谈论这些了)。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或厌倦的情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辛勤劳作后,人们对这种重复劳动的疲惫和厌烦。
倾耳舜弦声(倾听舜帝的琴声):舜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人,他的琴声通常代表着和谐与宁静。这里的“舜弦声”可能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一些词汇和意象,如“布谷鸟”、“春风”、“青黄麦穗”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化、农业生产和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此外,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