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濯残热,史官非坐曹。
忍惭靡粟帛,偷暇近诗骚。
屋老孤灯暗,风颠万木号。
明朝有奇事,江阁看秋涛。
雨夜
暮雨濯残热,史官非坐曹。
忍惭靡粟帛,偷暇近诗骚。
屋老孤灯暗,风颠万木号。
明朝有奇事,江阁看秋涛。
注释:
- 暮雨濯残热:暮雨洗去了残余的热度。濯(zhú):洗涤。
- 史官非坐曹:史官不是坐在官位上。史官,指历史官职。坐曹,指担任官职。
- 忍惭靡粟帛:忍下惭愧之情。靡,通“迷”,迷惑。
- 偷暇近诗骚:偷得闲暇接近诗歌和文章。
- 屋老孤灯暗:房屋老旧,一盏孤灯显得暗淡无光。
- 风颠万木号:风吹动树木发出声响。
- 明朝有奇事,江阁看秋涛:明天有奇妙的事情,在江边的楼阁观赏秋天的波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品味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无情。他忍受着内心的羞愧和无奈,但仍然选择在孤独中寻找慰藉。
第一句“暮雨濯残热”,诗人用“暮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而“残热”则暗示了历史的沉重。这里的“洗”字,既表示了雨水的洗涤作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过去的反思和清洗。
第二句“史官非坐曹”,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地位的不屑和淡泊。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来自内心的修养和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
第三、四句“忍惭靡粟帛,偷暇近诗骚”,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虽然感到惭愧,但也找到了一种方式来缓解这种情绪——那就是阅读诗歌和散文。这里的“靡粟帛”指的是古代的丝织品,诗人以此来形容自己的贫穷和无奈。而“偷暇”则是在忙碌之余找到一丝闲暇时间,用来阅读诗歌和散文。
第五、六句“屋老孤灯暗,风颠万木号”,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来进一步表达他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屋老孤灯暗”意味着房屋已经变得破旧,只剩下一盏孤零零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而“风颠万木号”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风刮过树木发出的沙哑声响。
最后两句“明朝有奇事,江阁看秋涛”,诗人用一种期待的心情来结束全诗。他期待着明天能够遇到一些奇事,能够在江边的楼阁上观赏到秋天的波涛。这里的“奇事”可能是指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也可能只是诗人的一种想象。而“秋涛”则代表了秋天的景色和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