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倚胡床,风生水面凉。
单衣缝白纻,双屦织青芒。
荷叶犹微赤,藤花已半黄。
归来村路晚,渔火耿苍茫。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闲居乡村,在溪上乘凉的情景。首联写自己散发倚胡床、风生水面凉的悠闲自在;颔联写自己单衣缝白纻、双屦织青芒的辛勤劳作。颈联写荷叶犹微赤、藤花已半黄的晚夏景色,末联写归来村路晚、渔火耿苍茫,渲染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恬淡平和,是田园诗的佳作,也是反映农民生活的佳作。
首句“散发倚胡床”。据《晋书.陶潜传》载,陶潜“好读书,家中贫薄,不能常得”,曾“从乡人学士术,闻有蜀李良时者善算术,遂往师之。学一年而归,称良时为‘蜀中高人’。”可见,陶潜是一位热爱学问的隐士。他虽隐居不仕,但并未忘怀天下,对世事仍关心。因此,当听到有人称赞他的家乡“桑竹幽茂”时,他欣然发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于是,他“解印绶”退居田里,“躬耕于东篱之下,以养志”(《宋书·陶潜传》)。这里说“散发倚胡床”,正说明他退隐后的心情。
次句“风生水面凉”。这句诗写诗人退居后的生活感受。“风生水面凉”,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之情,正是由其退隐后所过的那种清静舒适的生活引起的。
第三句“单衣缝白纻”。“白纻”,是一种质地细密的麻布,相传产于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单衣”,即单薄的衣服。“缝白纻”,就是穿白纻制成的单衣。“双屦织青芒”,“双屦”指两幅鞋底相连。“青芒”是形容鞋底的颜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穿着白纻做的单衣,脚踏青草鞋,在溪边闲坐,欣赏着溪水的轻波荡漾。诗人通过写自己穿单衣、穿青草鞋、坐在胡床上看水流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自己退居后那种悠闲安逸的生活情趣。
第四句“荷叶犹微赤”。这一句写眼前的荷花。“荷叶犹微赤”,表明夏天已经过去,荷塘里的荷叶已经变红,这是秋天的特征。“藤花已半黄”,表明春天已经过去,树上的藤花也已经半黄,这是初秋的标志。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而且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使画面显得更为鲜明生动。
末句“归来村路晚”。最后三句诗是写诗人回到家里的情景。“归来村路晚”,是写傍晚时分诗人回到村子的路上;“渔火耿苍茫”,是写天边的渔火闪烁不定。这两句诗与前面的四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写出自己退居后所过的那种悠闲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退居后的悠闲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它虽然只写到第四句就结束了,但是,它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到一种美的享受。
【注释】
- 散发:散开头发,形容不拘礼法或无拘无束的样子。
- 胡床:古代的一种高足交椅,形制类似交椅。
- 微赤:略带红色。
- 青芒:指青草鞋。
- 渔火耿苍茫:渔船上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模糊不清。
- 耿:明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