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薪从涧底,及此不时求。
力比鹅黄酒,功如狐白裘。
分才具糜粥,馀事暖衾裯。
复恐成骄惰,三更起饭牛。
【注释】
十一月:农历十月。五夜:指冬月初五的夜晚。涧底:山间的小溪边。不及:不等到。时求:不时地寻求。力比:力量不如。鹅黄酒:即鹅黄色的美酒。力比,比喻自己的力量比不上别人。功如:功夫如同。狐白裘:用狐皮毛制成的好皮衣。分才具糜粥:把米和肉分开做成粥。馀事:别的事。衾裯(Qióngzī仇兹):被子和床单,借指生活用具。骄惰:骄傲懒惰。三更起:天快亮的时候起来。
【赏析】
诗作是作者在冬月十五的晚上所写,以记叙一个农家晚归的故事。诗中通过描写农家人的生活琐事,表现他们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二句“束薪从涧底,及此不时求”,写的是农家人从山涧里捆柴回家,正好碰上了农闲时节,没有活忙,因此他顺便回家来取柴。“束薪”是捆扎柴草的意思。“涧底”,即山间溪流旁的低处。“不时求”,即不时地寻求柴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农忙时节,人们忙于田间劳作,无暇回家;到了农闲时节,人们就顺便回家来取柴。这反映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况。
第三四句“力比鹅黄酒,功如狐白裘”,写的是农家人回到家后,发现家中只有一碗酒,而自己却要准备做一顿饭,于是感叹自己力气不够。“力比”是用鹅黄酒比喻自己的力气不如别人,“功如”则是指自己做饭的功夫还不如做一件好皮衣的工夫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自己做饭的本事不如别人,所以只能吃鹅黄酒;由于自己做事的本领不及别人,所以只好穿狐皮袄。这反映了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第五六句“分才具糜粥,馀事暖衾裯”,写的是农家人吃完饭之后,剩下的饭菜只能煮成粥,其他的家务事只能用来暖被子和床铺。“余事”是指除吃饭以外的事情。“衾裯”是被子和床单,这里借指生活用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自己做饭的本事不如别人,所以只能吃鹅黄酒;由于自己做事的本领不及别人,所以只好穿狐皮袄;剩下的饭菜只能煮成粥,其他的家务事也只能用来暖被子和床铺。这反映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两句“复恐成骄惰,三更起饭牛”,意思是说,恐怕自己会变得懒散,以至于半夜三更还要去喂牲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之情。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农村人在农闲时节回家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们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