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遗尘事,栽培得小园。
土松花意活,林暖鸟言繁。
餐酪供晨钵,菹芹荐晚樽。
馀年君莫问,送老向孤村。

【注释】

小园:作者自谓。小园是作者隐居之处,也是他的“退食”之地。

萧散:指闲适。遗事:遗忘世事。栽培:种植。小园:即“小圃”。

土松花意活:松树的土质松软,花开得茂盛。

林暖鸟言繁:树林中的树木茂密,鸟儿鸣叫的声音也很多。

餐酪供晨钵,菹芹荐晚樽:早餐时用奶酪充饥,晚餐时则以芹菜等蔬菜下酒。

馀年君莫问,送老向孤村:余下的日子你不要过问了,我将在这孤寂的小村庄中度过余生。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点题,二、三两句描绘了隐者所居的自然环境;四、五两句描绘了隐者的日常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隐者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恬静淡泊。

诗的开头两句“萧散遗尘事”,就点出了隐者超尘脱俗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在封建社会里是很难找到的,所以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自豪。他把自己比作陶渊明那样的人:“栽培得小园”。这既表明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说明他已经达到了陶渊明那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境界,可以自由地享受大自然了。这里所说的“小园”,既是他的隐居之地,也是他的“退食”之地。所谓“退食”,就是吃饭的地方,而“退食”之地当然要远离尘嚣、远离官场,只有“小园”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栽培得小园”一句,实际上已经把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出来了。

接下来的两句“土松花意活,林暖鸟言繁”,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所居环境的清幽。这里的“土松”、“林暖”和“花意”、“鸟言”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这些感受,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人烟、与自然为伍的世外桃源,过着一种“与鹤同群”、“与鱼同乐”的生活。

诗笔一转,“餐酪供晨钵,菹芹荐晚樽”,开始描写诗人的饮食生活。这里的“餐酪”和“菹芹”都是素食,可见诗人的生活习惯非常简朴。但正是在这种生活中,诗人却能品尝出别样的滋味来:“餐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吃了它可以延年益寿;“菹芹”是一种清香爽口的菜肴,吃了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这样看来,诗人的隐逸生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相反,却是充满了乐趣和满足。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薄和厌倦。他认为余下的岁月应该好好珍惜:“馀年君莫问,送老向孤村”。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应该像诗人一样,活得潇洒、自在,不要被世俗的名利牵绊住自己的手脚。至于生死问题,那就随它去吧!诗人的这种思想境界,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这首诗的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恬静淡泊,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如何在纷扰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过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