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病无时已,穷居只自悲。
巾偏非雨垫,衣弊岂尘缁。
米尽时炊稗,樽空惯啜漓。
逐贫虽有赋,乞食未成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全诗内容,把握主旨大意,同时要对诗歌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有所了解。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穷居”是第一句,交代了诗人的境遇:身处穷困之地,过着清贫的生活。“羸病无时已”,羸弱多病,已经很长时间了。“羸病”,指身体瘦弱,生病;“无时已”,没有停止过。“穷居只自悲”,只能独自悲伤,表达出诗人在贫困中的无奈与辛酸。

颔联“巾偏非雨垫,衣弊岂尘缁”写自己的处境和生活状况:头巾偏斜不正,不是用来挡雨的;衣服破旧不堪,哪裹能用来擦拭尘土?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在贫困中的窘迫与艰辛。

颈联“米尽时炊稗,樽空惯啜漓”写自己生活的艰辛:粮食已经吃完了,只好用野谷来煮饭;酒也喝光了,只好常以清汤充饥。这两句通过具体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在贫困中的无奈与辛酸。

尾联“逐贫虽有赋,乞食未成诗”写自己虽然有志于追求理想,但现实却难以实现:尽管我有着追求的理想,但贫穷的生活使得我无法完成我的诗歌创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答案】

译文:

身居贫贱,疾病缠身,已经很长时间了,只能独自悲伤,头巾歪斜不正,不是用来挡雨的;衣服破旧不堪,哪里裹能用来擦拭尘土?粮食已经吃完了,只好用野谷来煮饭;酒也喝光了,只好常以清汤充饥。虽

然我有着追求的理想,但贫穷的生活让我无法完成我的诗歌创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所作。诗人在《送人游淮南》诗中写道:“穷途去不反,穷居忧独深。”可见他此时正是穷愁潦倒,寄人篱下。这首诗是他在流寓巴陵(今属湖南)期间所作的一首感伤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身处穷困的境地,面对生活的困苦,内心充满了忧愁和痛苦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