筮易常逢坎,推星但值箕。
老虽齐渭叟,穷不减湘累。
巷月鸣衣杵,庖烟爨豆萁。
秋深病良已,且复强伸眉。
【注释】
- 筮易(shì yì):古代用蓍草占卜。
- 坎:卦象,为水的符号;指险难、困厄。
- 箕(j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指不吉利的星象。
- 齐渭叟:汉文帝时,齐国人申屠嘉为丞相,封侯在渭水之滨,年老辞官归故里,人们称他为“老人渭水”。
- 湘累:《史记》载,屈原流放途中曾经过洞庭湖边,有人献酒给屈原,屈原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百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久乎?宁其生久耶?”于是投箸而去,后人便将屈原称作“沉湘累”。
- 巷月:指月光洒在院中的小巷上。
- 庖烟:指炊烟,即厨房里的烟火气。
- 爨(cuàn)豆萁(qí):把豆煮熟后,豆子从豆荚里脱落,用来引燃火灶的柴草是豆秸或豆壳。
- 秋深病良已:秋深了病情也严重了。
- 且复强伸眉:暂且再抬起眉头,意思是暂且忍耐一下,表示对困境的抗争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是一首写贫困生活的诗,通过诗人自己的处境来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句“筮易常逢坎”表明占卜时常常遇到坎坷,象征着人生多难;次句“推星但值箕”表明推占卜结果时只值到不吉的征兆,预示着前途黯淡。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和悲观。
三、四句中,诗人自比为“齐渭叟”和“湘累”,意指尽管年纪大了,却依然贫困,没有摆脱困境;同时,他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他个人的不幸遭遇。
五、六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巷月鸣衣杵(zhù)”指的是夜深时,月亮照着小巷发出光亮,而诗人正在做家务活;“庖烟爨豆萁(qí)”则是指厨房里升起的炊烟,而诗人正忙着烹饪食物。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勤劳的生活状况,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坚持劳作。
最后两句“秋深病良已,且复强伸眉”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总结和反思。他认为,秋天已经到来,疾病加重,但他仍然要坚强起来,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困难的坚韧不拔,也传达了他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显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