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菽连枝熟,柴荆尽日关。
临池惊鹭起,倚柱待云还。
倦憩石腰鼓,行携铜博山。
老人无定意,所到即开颜。

【注释】

舍南杂兴:指作者在舍南的田园生活。三首:指《临江仙》中“三首”的意思,即指《舍南杂兴》中的三首诗。麻菽(zhu1)连枝熟:豆荚和麻子长在一起成熟了。柴荆(jiāng):篱笆。关:关闭。临池:靠近水池。鹭(lù):水鸟的一种。惊鹭起:惊动了栖息在池塘边的白鹭。倚柱待云还:倚着柱子等云彩散去。行携铜博山:随身携带铜制香炉。博山,古代一种圆形的香炉。老人无定意: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思想或意图。所到即开颜:走到哪里就面露喜色。

【译文】

豆角、麻子结满了藤蔓彼此相连,一天到晚都把它们关闭好。

靠近水池惊起了栖息在池塘边的白鹭,靠在柱子上等云彩散去。

疲倦时躺在石头旁敲击着鼓槌,携带着铜制的香炉行走。

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思想或意图,只要走到哪里就面露喜色。

【赏析】

此词是作者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退居故里所作。全词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作者隐居生活的几个片断,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理念,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情怀。

“舍南杂兴三首”为一组七绝,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第一句“麻菽连枝熟”,写的是作者的菜园里,麻豆与豆类相互交错生长,长成了一片茂密的藤蔓,彼此连接在一起。第二句“柴荆尽日关”,写的是作者把柴门紧紧地关上,整天地守着自己的菜园子。“柴荆”是指柴门,而“尽日”则表示整天。整句的意思是说,作者把柴门紧紧地关上,整天地守护着自己的菜园子。第三句“临池惊鹭起”,写的是作者走近池塘边,惊动了栖息在池塘里的白鹭。第四句“倚柱待云还”,写的是作者靠在一根柱子上,等待着云儿散去。最后两句“倦憩石腰鼓,行携铜博山”,写的是作者在休息的时候,敲着石鼓,带着铜制的香炉。整首词通过写作者的生活片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此词风格清新,意境优美,语言朴实。作者用词简洁明了,不事雕琢,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词人善于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使整首词显得生动活泼。如“麻菽连枝熟”中的“连枝”二字,形象地展现了麻豆豆类相互交错生长的情景;“柴荆尽日关”中的“尽日”二字,则突出了作者整天守护菜园子的勤劳情景。此外,词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来传达情感。如在“临池惊鹭起”一句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白鹭的动态,还表现出了它们对作者的警惕性。而在“倚柱待云还”一句中,作者则表现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心的描绘,成功地将作者的情感融入了景物之中,使整首词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