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一无为,冥冥百不知。
倦多惟嗜睡,食晚遂忘饥。
开卷浑如梦,逢人不省谁。
何须觅知识,木石即吾师。
【注】兀兀:闲散貌。
开卷浑如梦:指读书如同梦中一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逢人不省谁:遇见别人也不辨是谁。何须觅知识?:何必去寻找知识呢?木石即吾师:木头石头就是我的老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诗。诗人借“四首”自述其生活态度及思想情趣。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诗歌创作上也主张“放意诗酒间”“聊复成三昧”(见《与焦弱侯帖》)。因此,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自画像”。全诗以“兀兀”、“冥冥”为题,表明自己心无挂碍、逍遥自在;中间两联则具体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末联则表明了他对知识的态度,以及他的人生哲学。
首联“兀兀一无为,冥冥百不知。”意思是说:一个人闲散无聊,对什么都不关心,对什么都不知道。“兀兀”形容闲散的样子;“冥冥”形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一无所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知识的追求。
颔联“倦多惟嗜睡,食晚遂忘饥。”意思是说:一天到晚,总是昏昏欲睡,吃饭也顾不上,忘记了饥饿感。这里的“倦多惟嗜睡”和前面的“兀兀”相对应,都是表现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食晚遂忘饥”则是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颈联“开卷浑如梦,逢人不省谁。”意思是说:我打开书就像做梦一样,看见别人也不知道他们是谁。这里的“开卷浑如梦”和前面的“冥冥百不知”相对应,都是表现诗人对知识的渴求;而“逢人不省谁”则是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尾联“何须觅知识,木石即吾师。”意思是说:何必去找那些高深的知识呢?树木和石头也是我的老师啊!这里的“何须觅知识”和前面的“兀兀一无为”相呼应,都是表现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恶;而“木石即吾师”则是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描述,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人生哲学——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