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塔子矶
在塔子矶,前有船只横泊,一轮秋月映入一窗。
青山不减年年之恨,白发无端日日而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译文:
在塔子矶,前有船只横泊,一轮秋月映入一窗。
青山依旧,但年年增添的忧愁未曾减少,白发却一天天增多。
七泽苍茫,并非我的故国,《九歌》中哀怨的歌声依然传唱。
自古以来,拨乱反正的办法并非没有,只是夜半时潮水平息,我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塔子矶前艇子横”,描绘了塔子矶的景色和船上的情景。塔子矶位于长江边,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船儿横泊于此,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二句“一窗秋月为谁明”,诗人借景抒情,以秋天的月光来表达自己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这里的“秋月”既指自然界的月亮,也暗喻诗人自己的情感。
第三句“青山不减年年恨”,诗人感叹岁月无情,青山依旧,但自己却已步入中年,心中的怨恨却并未因此减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第四句“白发无端日日生”,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白发,暗示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摆脱衰老的命运。这里的“白发”不仅是年龄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孤独和无助的体现。
第五句“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诗人借用《楚辞·招魂》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七泽苍茫”指的是广阔的湖泊,象征着无尽的空间;而“九歌哀怨”则是指楚国的《九歌》,是一首充满哀怨的诗歌。
第六句“古来拨乱非无策”,诗人表示历史上有许多拨乱反正的方法,但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内心仍保持清明,不愿意被世俗所污染。这体现了诗人坚守节操的决心。
最后一句“夜半潮平意未平”,诗人用夜晚潮水平静的景象来比喻自己内心的波澜,表明尽管表面平静,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安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坚守节操、追求理想的心态。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