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
藓崖直上飞双屐,云洞前头岸幅巾。
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
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注释】

城西:指庐山西北的香炉峰一带。诸僧舍:许多和尚的住处。天公度人:谓上天派来的仙人。度,渡也,这里指派遣。看山看水自由身:意谓看山、看水是随心所愿的。苔崖:长满苔藓的石崖。双屐(jī):两脚穿着的木制鞋子。云洞:指云雾缭绕的山洞。岸幅巾:指披散头发的僧侣。庾公尘: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庾(yǔ)亮为陶渊明字。庾公,即陶渊明。非无好客堪招唤:意谓并非没有好客人值得去拜访。独往飘然觉更真:意谓独自前往时,才感到更加自在和超脱。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庐山游玩时,偶遇一位自称天公度人的仙人,便与之交谈起来。仙人对李白的才华十分赞赏,并劝他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但李白并不因此而动心,他依然坚持要四处游览名山大川,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最后,仙人赠给李白一顶云帽,表示对他的赞赏。李白带着云帽离开了仙人,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首联写诗人偶遇仙人后的感受。“我是天公度外人”,意为我是一位从天而降的人,与凡人不同。“看山看水自由身”,意为我可以随时欣赏山山水水,自由自在地行走。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与仙人相遇后的自豪与自信。

颔联写诗人攀登苔崖、进入云洞的情景。“苔崖直上飞双屐”,意为苔崖陡峭,诗人攀爬上去,犹如飞鸟展翅高翔。“云洞前头岸幅巾”,意为云洞口边,诗人披散着长发,仿佛披风一般。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与仙人之间的默契与亲近。

颈联写诗人遥望明月、感叹身世的情境。“万里欲呼牛渚月”,意为诗人想要呼唤牛渚山上的月光,但却无法触及它。“一生不受庾公尘”,意为一生都不受陶渊明那样的文人所污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我的坚守。

尾联写诗人与仙人告别的情景。“非无好客堪招唤”,意为并非没有好客人值得我去拜访。“独往飘然觉更真”,意为独自前行时,我才感到更加自在和超脱。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感激之情,又表现了诗人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

全诗通过与仙人相遇、攀岩、赏月等情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同时,诗人也通过与仙人的交流,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和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