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蘋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注意从遣词造句、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角度赏析句子。
“罨画池边小钓矶”中的“罨画”,是宋代的一种装裱法,指用宣纸质裱成的画面。“小钓矶”即小钓鱼台。这两句诗写诗人来到东湖时的情景:在罨画池的边上有一处小小的钓鱼台,诗人在那里垂钓。
“青蘋叶动知鱼过”中的“蘋”,一种水草,此处泛指水草丛生之处。这句诗写诗人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才发觉自己已经钓了好几条鱼了。“蘋叶”,水草;“鱼过”,鱼跃出水面。诗人在垂钓过程中,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才知道自己的钓竿已经有鱼上钩了。“几度到斜晖”,几次到了夕阳西坠的时候。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动词“到”,说明他垂钓的时间很长,直到夕阳西沉才离开。
“朱阁帘开看燕归”,意思是:红楼帘幕高卷,看见燕子归来。“朱阁”,红色的楼阁。“看燕归”,看到燕子归来。“朱阁”,红色的楼阁。“帘开”,打开帘子。“看燕归”:看燕子归来。“燕归”,燕子归来。“朱阁帘开”,指春日景致。燕子归来,意味着春天来了。
“岁晚官身空自闵”一句中,“空自闵”的意思是:白白地叹息。“官身”,官职,这里指仕途生涯。“闵”,忧伤的意思,此处意为感叹。“途穷事巧违”,意思是:仕途穷困时巧言相违。“途穷事巧违”,指仕途困窘之时,奸佞之人便巧言相违。“事巧违”:指仕途穷困之时,奸佞之人便巧言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意思是:边疆地区客人稀少,那里的歌声也很简陋。“边州”:指边疆地区。“巴歌”,指巴渝一带的民歌。巴渝民歌以情韵取胜,风格质朴自然,不假雕琢,故称“巴歌”。这两句诗写诗人来到边疆时所见所闻:边疆地区的客人很少,那里的歌曲也很简陋。
“谁与愁城略解围”中的“愁城”,指忧愁之境,这里指忧愁的境况。诗人面对如此凄凉的边疆环境,心中充满了忧愁。“谁与愁城略解围”,意思是:有谁能为我解开忧愁之境呢?“略解围”:稍微解除忧愁。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和忧虑之情。
【答案】
译文:“我”来到东湖时的情景:在罨画池的边上有一处小小的钓鱼台,诗人在那里垂钓。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已经有钓了好几条鱼了。红楼帘幕高卷,看见燕子归来。岁月已经老了,仕途穷困时,奸佞之人便巧言相违。边州客人稀少,那里的歌声也很简陋。有谁能为我解开忧愁之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