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萧萧居士身,江头风雨折乌巾。
无人问字尤宜懒,有吏徵租未是贫。
薄宦倘来难倚仗,旧交渐少每酸辛。
敲门且复寻僧话,要结他生物外因。

【注释】

自咏:自我吟咏。自:从自己,指诗人;咏:吟诵诗歌。居士:古代称读书人。萧萧:风吹草木的声音或形容人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江头:江边。征租:征收赋税。吏:官。倘来:偶然来到。倚仗:依赖。旧交:老朋友。酸辛:辛酸、痛苦。敲门:叩门,向别人请教。他生物外因:在佛教中,“他生”指轮回的后世,即死后的生命。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述说自己的境遇,表现其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

第一句写“华发”,写诗人年老体衰,鬓毛斑白的形象。这一句是全诗的基调,也是诗人对自己一生命运的概括。

第二句用典,《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少贫家子,起家秘书郎,后犯事免官,屏居田里,终身不仕。”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被朝廷贬谪到江边隐居,但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更加珍惜光阴。

第三句写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愿意去结交官场上的人,也不愿意去问人求教学问,因为他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不如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生活,过着清苦而自由自在的生活,过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理想。

第四句写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愿去结交官府中的官员,更不愿去向他人讨教学问,因为那样会让自己更加贫穷,甚至陷入困顿。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第五句写诗人与官场人士的关系渐近。诗人在晚年时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朋友,感到孤独而痛苦。这句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第六句写诗人的生活态度。他选择敲开寺庙的门,与僧侣们谈论人生哲理,希望借此寻找一种解脱之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以及他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第七句写诗人的人生观念。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