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释:

  1.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六月初四日住宿在东林寺。
  2. 看尽江湖千万峰:看尽了江湖上千万座山峰。
  3. 不嫌云梦芥吾胸:一点也不嫌弃像云梦泽那样狭小的心胸。
  4. 戏招西塞山前月:戏弄着邀请西部边塞的明月。
  5. 来听东林寺里钟:来到东林寺里听寺庙里的钟声。
  6. 远客岂知今再到:远方来的客人哪里知道今天又回到了这里。
  7. 老僧能记昔相逢:年迈的老和尚记得曾经和你相逢过。
  8. 虚窗熟睡谁惊觉:空着窗户熟睡的时候,是谁把你惊醒?
  9. 野碓无人夜自舂:荒野上的石磨没有人,夜里自己舂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林寺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从诗的首联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看尽了江湖上千万座山峰,毫不嫌弃像云梦泽那样狭小的心胸。这既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诗的第二联中,作者戏弄着邀请西部边塞的明月,然后来到东林寺里听寺庙里的钟声。这一举动充满了生活趣味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在诗的第三联中,“远客岂知今再到”,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来的客人的感慨。他们哪里知道今天又回到了这里,这既是一种怀旧之情,也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

在诗的第四联中,“老僧能记昔相逢”,表达了作者对老和尚的感激之情。他记得曾经和你相逢过,这既是一种对过去友谊的怀念,也是一种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在诗的最后两联中,“虚窗熟睡谁惊觉”,表达了作者对空着窗户熟睡时,是谁把你惊醒的疑惑。这既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而“野碓无人夜自舂”,则表达了作者对荒野上的石磨无人时,夜晚自己去舂米的无奈和辛酸。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生体验和佛法信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追求,以及他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