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
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
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注释】:
夷甫:指晋朝的王衍,他曾与石崇同游,后因争权夺利而倾覆。黄屋:皇帝的车驾。收泣:收泪。薄酿不浇胸垒块:酒不能消愁。轮囷:形容雄心壮志。徙倚:徘徊。长歌:放声歌唱。怆神:伤感、悲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干符二年(公元875年),当时作者在长安。诗中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深沉,富有哲理意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首句“夜登千峰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千峰榭是唐代长安城内一处名胜,为达官显贵所居之地。登上千峰榭,可饱览长安夜景。
颔联“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夷甫”即王衍,他是西晋末年的权臣,因争权夺利,致使家族败落。“黄屋”,古代皇帝之车,这里代指皇帝。“东巡”,皇帝巡视东南地区。“骨作尘”,指王衍等人的死亡已久。这一句说:自从王衍等权臣倒台之后,现在虽然皇帝还经常到东南地区去,但那已成过去的往事了。
颈联“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度兵大岘”,指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曾屯兵于此地。“收泣新亭”,三国吴国张温被孙权杀害后,其弟张休逃到吴地,并在那里筑起了一座城,后来人们称它为“新亭”。这里泛指南方地区的战乱。“要有人”,指有能人志士。这两句说: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曾在大岘屯兵,现在虽然南方战乱不断,但只要能找到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收复失地就大有希望了。
尾联“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薄酿”,指薄酒。“垒块”,比喻心中的烦闷。“轮囷”,形容胸怀宏伟、志向不凡。这两句说:如今我虽有豪情壮志,但胸中却充满了烦闷,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表明作者的苦闷心情。这两句以酒喻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不平。
这首诗写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冬,此时诗人正客居长安,处境十分凄凉。他通过描写自己登上千峰榭的情景,抒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之情。全诗情感真挚,风格沉郁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