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箫声正卖饧,篮舆兀兀雨冥冥。
人来平野一点白,山压乱云千叠青。
石马朱门松下路,冻齑冷饭柳阴亭。
华颠尚记儿童日,抚事兴怀涕自零。

寒食省视九里大墓

在陌上的箫声中,卖饧的人正忙碌着。

篮子里放着一些食物,车儿颠簸着,雨下得很大。

田野上,一点白色的人来人往,

远处山峦重叠,一片青翠欲滴。

石马朱门松下路,冻齑冷饭吃柳阴亭。

华颠尚记儿童日,抚事兴怀涕自零。

注释:

  1. 寒食省视九里大墓:寒食节时去祭祀或扫墓。
  2. 陌上箫声正卖饧:陌上,指乡间小路上;箫声,吹奏的乐声。
  3. 篮舆兀兀雨冥冥:提着篮子的车摇摇晃晃,雨下得很大。兀兀,形容车辆摇摇晃晃。
  4. 平野一点白:平野,平原;一点白,形容白色的人影或事物点缀在平野之中。
  5. 山压乱云千叠青:山峦重叠,像乱云一样层层堆积;千叠青,形容山的颜色。
  6. 石马朱门松下路:石马,指坟墓前石刻的石马。朱门,红色的门楼。松树,这里指坟前的松树。
  7. 冻齑冷饭吃柳阴亭:冻菜,冷食;吃,动词;柳阴亭,在柳树林中的亭子。
  8. 华颠尚记儿童日:华颠,头发花白;儿童日,指童年的日子。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回忆少年时代生活情景的写照之作。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踏着泥泞的小道,来到郊外祭扫亲人墓地的情景。诗人用“陌上箫声”“篮舆兀兀”等细节描绘了清明节的氛围;用“一点白”和“千叠青”等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景色。
    后半部分则是诗人对童年的回忆。诗人用“华颠尚记儿童日”,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抚事兴怀涕自零”,则反映了诗人在追忆往事时的悲怆心情。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