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
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
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
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登东山

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

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

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

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

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首联:“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两位隐士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其中,“漆园”和“栗里”都是古代文人隐士常用的地名,用以表示他们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地方。“养生主”则是指那些注重养身、修心的人,他们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指导,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归去来”则表达了他们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愿意回归自然的怀抱,远离世俗的喧嚣。
  2. 颔联:“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们在隐居生活中所获得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上的提升。“放翁”指的是那些放下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新受用”意味着他们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新的寄托和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平地脱尘埃”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隐居生活中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困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两句诗通过对隐士们心灵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隐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3. 颈联:“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这两句诗描绘了隐士们生活环境的美丽和独特。“松崖壁立”形容的是山峰陡峭,岩石嶙峋,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临樵坞”则是指隐士们居住在山脚下的山林之中,过着清静的生活。“竹径”和“蛇蟠”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士们居住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上啸台”则是指隐士们喜欢在山顶上吹箫吟唱,表达他们的志趣和情感。这两句诗通过对隐士们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4. 尾联:“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隐士一起欣赏美景,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感。“送尽夕阳”则是指随着夕阳西下,美景也即将消失。“山更好”则是指在夕阳的映照下,山峦更加壮丽,景色更加迷人。“与君踏月浩歌回”则是指与隐士一起在月光下畅饮高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两句诗通过对美景的描述以及与隐士共度时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士们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展现了他们超脱尘世的精神风貌。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