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漠漠闭柴荆,聊用闲身答太平。
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
吴蚕满箔含桃熟,垄麦登车抟黍鸣。
补劓息黥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闲身

炊烟袅袅,我闭门不出,仅用闲暇之身来回应太平岁月。

重碧杯中飞觞,心志犹未消沉;硬黄纸上,书写着清晰的字迹。

满箔的吴蚕吐茧,含桃熟透,垄上的麦子金黄一片,车声隆隆,黍米在车上滚动。

补劓息黥如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注释:

  1. 闲身:闲暇时的身体。
  2. 柴荆:指门闩。闭门不出,以示清高隐逸。
  3. 太平:这里指国家的繁荣安定。
  4. 重碧:一种酒器,古代的一种酒杯。
  5. 硬黄:一种墨色,用来写书。
  6. 吴蚕:一种蚕种,产于苏州一带。
  7. 捻(zhe)箔(bó):将桑叶放在箔上养蚕。
  8. 抟(tuán):用手捏、揉。
  9. 补劓(yì)息黥(qíng):古代刑罚,劓是割掉鼻子,黥是脸上刺字。这里借指罪犯或被流放的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炊烟袅袅,我闭门不出”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决心。次句“聊用闲身答太平”表达了他以悠闲的方式应对和平时代的心情。第三句“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则通过饮酒赏景、读书写字等活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和感受。“满箔的吴蚕吐茧,含桃熟透,垄上的麦子金黄一片,车声隆隆,黍米在车上滚动。”描绘了一个丰收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补劓息黥如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则是诗人感慨自己现在终于可以安心隐居,而那些曾经遭受不幸的人也可以安身立命,不必再为虚名所累。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一个隐士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