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冢相望故旧空,放翁犹复寄沤中。
少眠危坐待窗白,得酒细倾生颊红。
虽愧蛟龙起云雨,尚胜鱼鸟困池笼。
秋来莫道无游兴,野渡村桥处处通。
【注释】
丘冢:坟墓。
故旧空:指故友已逝,空留下遗骸。
放翁:陆游自称。陆游自号放翁,这里即指他。
沤中:指水中的泡沫。比喻隐居之处。
蛟龙:比喻有才能的人。
云雨:喻男女欢爱的场面。
鱼鸟:喻闲适自在的生活。
游兴:游览兴趣、游玩兴致。
【赏析】
秋晚书感
秋天傍晚时分,作者凭窗眺望,想到自己年迈体衰,而故友却已不在人世,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秋晚书感》。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起句点题。“丘冢相望”,写诗人凭窗远眺,只见四周坟茔连片,与远处的山丘相望,这景象使作者联想到故友已逝去,空留其墓,因此感慨万端。“故旧空”,既是说故友逝去,也是说诗人自己已到了垂老之年。
次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放翁犹复寄沤中”,意为诗人依然像往常一样寄托于隐居生活之中。这既反映了诗人晚年仍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也表达了他对故友离去的无限哀思。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少眠危坐待窗白”,意为深夜里诗人不睡也不坐着,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天明。“得酒细倾生颊红”则进一步描绘了他悠然自得的饮酒情景。“细倾生颊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饮酒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五、六句则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虽愧蛟龙起云雨”,意为虽然自己有如蛟龙般的才华,但却只能在水里起舞,不能飞上云端。“尚胜鱼鸟困池笼”,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由个人的情感转向了对整个人生的态度。“秋来莫道无游兴”,意为秋天来了,不要以为没有游玩的兴趣,因为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美景,处处都值得去欣赏和体验。“野渡村桥处处通”则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译文】
秋日黄昏,我凭窗而立,遥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丘和稀疏的坟茔,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昔日的朋友已经离我而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坟茔。而我,依旧过着隐居的生活,每日与山水为伴,与草木为邻。然而,我并不觉得孤独或寂寞,反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和幸福。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我想起了那些曾经与我共度风雨的朋友们,他们的离去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我想,他们一定也在思念着我吧?也许他们正在某个地方默默地注视着我,期待着我们能够再次相聚。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来到了郊外的小河边。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仿佛是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我站在河边,凝视着那清澈见底的河水,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微风吹过,带起了一阵清凉的微风,吹醒了我心中的思绪。我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朋友们,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一起分享快乐、痛苦、成功和失败的时刻。
在河边散步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卖酒的老婆婆。她告诉我,这里的酒是用当地的水源酿造的,口感醇厚、回味无穷。我尝了一口,果然如此。这让我想起了过去与朋友们一起喝酒的场景,那时我们畅饮无虑、豪情满怀。然而现在,我却只能独自品尝这清冽的酒香,感受着那份淡淡的忧伤和寂寞。
夕阳西下,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的风景依然美丽如画,但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心情。我不禁想起了那位卖酒的老婆婆,她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什么。或许她会在明天再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消息吧?我也希望如此。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去探索和品味。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诗人通过描绘秋日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也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
诗人通过“丘冢相望故旧空”一句,表达了对故友离去的深深怀念。这一感叹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现实感伤。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境遇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力量。
诗人在第二句中直接表达了自己依然保持着隐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自我价值的执着精神,也揭示了他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
诗人在第三句中巧妙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蛟龙起云雨”和“鱼鸟困池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诗人在第四句中进一步拓展了主题,通过对“秋来莫道无游兴”和“野渡村桥处处通”这两个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和热爱。这些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诗人在第五句中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虽愧蛟龙起云雨”和“尚胜鱼鸟困池笼”这两个表述的比较,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反问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黄昏的自然景色进行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