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报园花照眼明,蹒跚正废下堂行。
拥衾又听五更雨,屈指元无三日晴。
不奈病何抛酒盏,粗知春在赖莺声。
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
【注释】
庵门:和尚的住所。
折花自娱:折取花朵来赏玩。
频报:多次报告。园花:园中的花。照眼明:映入眼里,明亮耀眼。
废下堂行:因脚病而行走不便。
拥衾:抱着被子。又听:又一次听到。五更雨:即五更鼓声。五更是古代计时法,一更一夜分五段,每段约两小时,故称五更为“更鼓”。
屈指:用手指计算。元(yuán):古汉语词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原”。无:没有。三日晴:即三日连续晴朗。
不奈病何:奈何,无可奈何。抛酒盏:把酒杯摔碎。粗知春在赖莺声:粗略地知道春天还在依靠黄莺的歌声。
铜瓶水:铜质的瓶子里装的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病足不能出门,只能折花作乐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首句“病足累日不能出庵门”,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接着写“折花自娱”,以花自娱,表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情。次句“频报园花照眼明”,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花儿明亮耀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花儿的喜爱之情。第三句“蹒跚正废下堂行”,写自己行动不便,只好躺在床上,无法出门赏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寂寞。第四句“拥衾又听五更雨”,写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雨打窗棂的声音,感受着夜深人静的时刻。第五句“屈指元无三日晴”,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心情的沉重,仿佛三天之内都没有见到阳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第六句“不奈病何抛酒盏,粗知春在赖莺声”,写自己因为生病而无法饮酒,但通过黄莺的歌声,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最后一句“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写自己独自浸泡着一枝鲜花,仿佛与春天的气息相隔绝,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