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息绵绵破五更,起扶藤杖并南荣。
择栖孤鹊尚三匝,司旦老鸡俄一鸣。
移坐徐看山月吐,脱巾聊受水风清。
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龟息绵绵破五更”:这句诗的意思是,夜深人静之时,李白在梦中仿佛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他如同一只乌龟一样慢慢地呼吸着,直到东方刚刚破晓。这里的“龟息”指的是模仿乌龟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声,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绵绵”则表达了这种时间流逝的持续性和悠长感。整句诗通过描绘李白在梦中体验时间的方式,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反思。
“起扶藤杖并南荣”:这句诗描述了李白醒来后的动作。他用藤杖支撑着身体,站起身来准备进行日常的活动。这里的“并南荣”可能是指他朝着南方的方向走去,也可能是说他起床的动作伴随着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整句诗展现了李白从梦境中醒来后的平和与从容。
“择栖孤鹊尚三匝”:这句诗描绘了李白在清晨时分看到一只孤独的鹊鸟的场景。这只鹊鸟选择栖息于高高的树枝上,绕树飞舞三圈,似乎在做某种重要的仪式或活动。这里的“孤鹊”指的是孤独的乌鸦,而“三匝”则是一种古汉语中的量词,用来表示三次的意思。整句诗通过描绘鸟儿的行为,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司旦老鸡俄一鸣”:这句诗描述了李白听到远处传来的老鸡打鸣的声音。这可能是他在早晨醒来时听到的第一声鸟鸣,它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的“司旦”指的是负责报晓的动物,如公鸡,而“老鸡”则特指那些年事已高的公鸡。“一鸣”则强调了这声鸡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叫声,而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刻的到来。整句诗通过对老鸡鸣叫的描写,传达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循环的敬畏。
“移坐徐看山月吐”:这句诗描绘了李白在欣赏山中月出的场景。他缓缓地移动到一处可以望见月亮的位置,静静地观察着月亮逐渐升起的过程。这里的“移坐”可能意味着他改变了坐姿,以便更好地观察月亮的变化。“徐看”则传达了他对这一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山月吐可能是形容月亮从山峦中慢慢显现出来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整句诗通过描绘李白观赏山月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界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脱巾聊受水风清”:这句诗描述了李白在享受水风清凉的时刻。他解开头巾,让凉爽的水风拂过他的面庞,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里的“脱巾”可能是指他解开了头巾的动作,也可能是说水风使他感到舒适和放松。“聊受”则表示李白只是暂时接受这种感觉,并没有深入沉浸其中。整句诗通过描绘李白享受水风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这句诗是对前面描述的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总结性思考。李白在夜晚多次梦游仙境,不知道是否真的达到了仙人的境界,总是在不断地体验着那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夜夜神游白玉京”中的“神游”指的是梦中的飞翔或漫游,而“白玉京”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代表着仙境或理想境界。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诗人以梦境为切入点,细腻描绘了四季变换、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通过对动物、植物等细节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相联系,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