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踏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注释】

①岸帻临窗:指文人雅士戴高帽,披散着头发,坐在窗户边,以观景兴怀。②清秋欲近:形容秋天的气息已逼近。③埭(dài)船:指摆渡的小船。④踏车人废彻宵眠:意谓农民因农事而不得安寝。⑤齐民一饱勤如许:意思是普通百姓辛勤劳作,只为了填饱肚子,而自己则能悠闲自得。⑥坐食官仓:意谓自己俸禄丰厚,却坐享其成。⑦惕然:警惕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诗人在初秋时节,看到农夫们忙于农作,而自己则可以“清秋欲近”时才出来赏景,内心不免生出感慨。他想到那些辛勤耕耘、夜不能寐的农民,以及自己“一饱”有余、“惕然”不安的现状,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通过描写农民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矛盾及农民的痛苦。

首句写诗人坐在高高的窗台上,眺望着庭院前的小径,似乎还未完全从那闲适的心情中解脱出来。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仕途生活的留恋之情。第二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神态,他拖着手杖,走出屋门,准备去欣赏那即将来临的清秋美景。这里的“拖”、“出”二字,不仅写出了他动作之轻快、心情之愉快,而且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又有对仕途生活的喜爱。第三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描绘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秋日景象:露珠沾湿了草叶,明月尚未升起,但星星已经满天。这里,“露”、“草”、“星”等词语,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受和深厚的情感。

接下来四句,诗人的视线转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们。他发现,无论是摆渡的小船还是踏车的农民,都在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而那些享受着国家俸禄、过着优裕生活的官员们,却在夜晚仍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诗人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艰辛。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自己与农民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自己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俸禄,但却不必像农民那样辛勤劳动,甚至还要时时警惕着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险。这种心态的改变,使得诗人感到了一丝惶恐不安。

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现出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同情之情,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