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形不使面团团,耸膊心知到骨寒。
晏子元非枕鼓士,杜生那有切云冠。
时扶迁客桄榔杖,日厌诗人苜蓿盘。
赖是平生憎阿堵,今年初解侍祠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我们来看第一句“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这里的庵中是指隐居的生活状态,而晨起则是新的一天开始的象征。在庵中晨起,人们通常会看到窗外的风景,而这里作者选择的是“书”作为触目的对象。这种选择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于读书的态度,他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取功名,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们看到第二句“赋形不使面团团,耸膊心知到骨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形态不应该追求完美,因为一旦追求完美,就会感到内心的痛苦和寒冷。这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真实面貌,不要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

我们看到第三句“晏子元非枕鼓士,杜生那有切云冠”。这里提到了晏子和杜生两位历史人物。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而杜生则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才出众,但命运多舛。通过对比这两位人物,作者可能在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无论一个人的成就如何,都无法改变他的命运,也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

我们看到第四句“时扶迁客桄榔杖,日厌诗人苜蓿盘”。这句话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被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们依靠桄榔杖度日;另一种是被时代所宠爱的人,他们享受着美食。这两种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最后一句“赖是平生憎阿堵,今年初解侍祠官”。这里的阿堵是指钱币,也就是钱。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我对钱财的厌恶,所以我才能在新的一年里担任侍祠官。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在庵中晨起的时候,想到了自己曾经因为金钱而烦恼的经历,因此决定不再追求金钱,而是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首诗通过对庵中晨起的生活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生活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它启示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真实面貌,不要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因为金钱而失去追求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