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誓墓老乡邦,手结茆茨近小江。
北渚露沾行药屐,东厢日射勘书窗。
孤忠自信丹心折,万事空成雪鬓双。
长愧宗人白崖老,赠行期我鹿门庞。

【注释】

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在山中庵里早起读书时看到的景象,写成了四首诗。

初归誓墓老乡邦:回到家乡后发誓要修坟墓。

手结茆茨近小江:在靠近小江的茅草棚里扎下营来。

北渚露沾行药屐:北方的小洲上露水沾湿了行药人的鞋子。

东厢日射勘书窗:东边的厢房里阳光直射着书窗。

孤忠自信丹心折,万事空成雪鬓双:自己忠贞不二的信念被动摇,一切美好事物化为乌有,只剩下一头白发。

长愧宗人白崖老,赠行期我鹿门庞:很惭愧我的祖先是白崖老人,赠行的人是我家乡鹿门村的人。

【赏析】

《南史·王弘传》载:“尝与诸贤游,夜宿于大梅树下,中夜而起,吟咏未毕,忽闻有一客称:‘王应奉。’遂执其手曰:‘子乃年少,何得妄相推许?’既而问其所诵,并已记忆。弘乃命驾,至大梅树下,于马上吟咏,不能自胜。及下,便为设食,食竟,还反初坐处,客乃去。”王弘年轻时就以高才名世,曾与谢灵运、鲍照、孔琳之等游宴赋诗,一时文士无不倾慕。但因他出身寒微,又屡经贬黜,所以当时许多名流都看不起他。有一次夜里他与名士们出游,夜宿大梅树下,半夜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问他怎么敢妄自尊大,接着那人又问了他的诗句,竟然记得一清二楚。王弘心中十分惭愧,就命驾车回返住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全诗共四首。第一首写诗人在山中庵里早起读书的情景。“初归誓墓老乡邦”点明作者回归故乡的心情;第二首描绘诗人在北渚和东厢所见的景色。其中“北渚露沾行药屐”,用典指晋代王右军(羲之)过浙江时,在北岸的石碛上行走,屐足陷入沙中,于是脱鞋将屐齿凿出嵌入沙中,以防陷沙。后人遂用“履齿”“履齿印”形容入泥太深。“东厢日射勘书窗”句写诗人昼伏案前苦读。第三首抒发诗人对自己忠诚信念的动摇和对世事变化的感受。“孤忠自信丹心折”一句表明自己对国家忠诚之心已经动摇;“万事空成雪鬓双”则是感慨人生无常。最后以自己的家世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依恋之情。“长愧宗人白崖老,赠行期我鹿门庞”意思是说:长久地感到羞愧的是我家祖先王弘是白崖老人,送别的人是我的家乡鹿门村的亲人。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矛盾以及对于国事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