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粟青钱一扫空,笊篱行卖学庞翁。
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
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
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注释】
方外:指和尚,佛教徒。
庞翁:指陶渊明。这里以庞翁自比,说自己虽隐居田园,但并不脱离尘世生活。
剧谈:即长谈,指闲居无聊时与朋友畅所欲言地交谈。
太息:叹息。
踞床一喝:坐着大喝一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田园后,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红粟青钱一扫空”,诗人用“扫空”来形容自己隐居田园后,与世俗之人断绝往来,清静无为的生活。这一句既点明了自己的隐居之处,又表明了自己的心境变化。
颔联“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一方面,他身处田园风光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他又深感世事纷扰,无法摆脱尘世的羁绊。这句诗中的“风光”与“世界”相对照,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诗人在与朋友们畅所欲言地交谈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世间的事情虽然复杂多变,但我们都应该追求真理、坚守信仰。同时,他也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悲伤,因为生活中的快乐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尾联“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虽然隐居田园,但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相反,他仍然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此外,他还认为,自己虽然隐居田园,但对于外界的事物仍然非常敏感和关注。因此,即使隐居了三天,他依然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并感到耳聋。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和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