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圜。
天下不知谁竟是,古来惟有醉差贤。
过堂未悟钟将衅,睨柱宁知璧偶全。
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书斋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诗篇第一句:
平生忧患苦萦缠。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一生所承受的各种忧患和苦难,它们如缠绕的藤蔓一样难以摆脱。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自述,表达了自己一生历经坎坷,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挑战。
2. 诗篇第二句:
菱刺磨成芡实圜。
- 注释:用菱角的尖刺磨制而成的芡实,形状圆满圆润。这里比喻自己的才华与经历被磨砺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 赏析:诗人以菱角的尖锐与芡实的圆润相对比,寓意自己的才华在经历挫折后变得更加坚韧和完整。
3. 诗篇第三句:
天下不知谁竟是。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世人不识英才、不识真才的观点。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和不满,认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为世所知。
4. 诗篇第四句:
古来惟有醉差贤。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因酒色被误用的看法。
- 赏析:诗人用“醉差贤”这一典故,批评了那些不辨是非、误用人才的现象,认为真正的贤能之士往往因为酒色而被误用。
5. 诗篇第五句:
过堂未悟钟将衅。
- 注释:比喻没有领悟到事物的道理,就像钟摆即将撞向危险的边缘。
- 赏析:这句借用“钟将衅”(即钟摆即将碰撞)的意象,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尚未理解人生哲理的状态。
6. 诗篇第六句:
睨柱宁知璧偶全?
- 注释:比喻没有意识到美好事物的存在与完整。
- 赏析:这里的“睨柱”暗指诗人对美的事物有所忽视或误解,而“璧偶全”则意味着珍贵之物并未完全被发现或珍惜。
7. 诗篇最后一句:
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 注释:自嘲虽从事农耕生活却无疾而终,如同惊飞的雁群在空中盘旋后又坠落。
- 赏析:诗人以“自笑”开头,表达了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有追求却未能实现的人生轨迹。整首诗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悲壮与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受。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