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破晓两眉青,南浦无风一镜平。
食尽不容添鹤口,身闲且免负鸥盟。
霜前草树已无色,雨到菰蒲先有声。
只怪胜游频入梦,今朝蜀客话青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晚三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西山破晓两眉青,南浦无风一镜平。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西山在破晓时分被晨光染上了一抹青色,仿佛画家用笔轻轻勾勒出了它的轮廓。南浦没有风,水面如一面镜子平铺开去,映照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这里的“两眉青”可能是指西山的颜色,也可能是一种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而“一镜平”则形象地描绘了南浦水面的宁静。
  2. 食尽不容添鹤口,身闲且免负鸥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看法。他认为,当食物吃完之后,不应该再增添任何东西,就像不应该让鸟儿的嘴巴被添加任何东西一样。同时,他也认为,如果身体闲适,就没有必要辜负与鸥鸟之间的约定,即在水边悠闲自得地度过时光。这里的“添鹤口”和“负鸥盟”都是比喻,用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不必要的负担应该避免。
  3. 霜前草树已无色,雨到菰蒲先有声。
    这句诗描绘了霜降前后的自然景观。在霜降之前,草树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变得暗淡无光;而在雨到来之前,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就已经发出声响,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这里的“霜前草树”和“霜后菰蒲”都是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来展示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的更迭。
  4. 只怪胜游频入梦,今朝蜀客话青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许多美好旅行经历都如同梦境一般,难以忘怀。而今天,一位来自蜀地的客人正在谈论着青城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只怪胜游频入梦”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嘲,表示他对于过去的美好旅行充满怀念。而“今朝蜀客话青城”则是现实中的写照,展现了蜀地山水的壮丽景色。
    赏析:
    《秋晚三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西山、南浦、草树、菰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