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山前看月明,葛洪井上听松声。
废亭草满青骡健,野店灯残宝剑鸣。
万事竟当归定论,寸心那得愧平生。
悠然酌罢无人语,寄意孤桐一再行。
【注释】
- 支遁: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有《山居赋》传世。
- 葛洪:东汉著名道家学者、炼丹家,有《抱朴子》传世。
- 废亭:荒废的亭台。草满青骡健:指草木茂盛,骏马健壮。
- 野店灯残宝剑鸣:指在野店中夜宿时听到宝剑在空屋中发出声响。
- 万事竟当归定论:一切事情最终都会归结为定论。
- 寸心那得愧平生:内心怎么可以感到惭愧呢?
- 悠然:悠闲自在。
- 孤桐一行:指独自一人在梧桐树上徘徊。
【译文】
支遁曾在山前看月色明亮,葛洪曾在井上听松声悠扬。
荒废的亭台被野草覆盖,骏马在草丛里健旺成长。
野店中灯火昏暗,宝剑在空屋中发出声响。
一切都将归结为定论,我的内心怎能感到惭愧。
独自悠闲地饮酒,无人相伴只寄意于桐树。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漫游江南之时。首联以“看”和“听”两个动词开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颔联写诗人在野外的所见所闻:“废亭草满青骡健”,“剑鸣”。废亭草盛是环境之清幽;青骡健则是物态生动。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环境的熟悉感受,而且通过废亭草盛与宝剑鸣响的对比,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颈联写旅途中所见所感,“万事”二字点题,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人生的归宿。尾联写诗人在独酌之后,心境悠然,无所牵挂,于是寄情于梧桐,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情怀。
此诗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琢,却韵味无穷,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