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一滴不肯住,客梦欲成还自惊。
白水陂边破茅屋,乱书堆里老儒生。
出行岂复有流辈,未死尚能躬钓耕。
十日无鱼亦何叹,新菰幸可配吴粳。
雨声一滴不肯住,
客梦欲成还自惊。
白水陂边破茅屋,
乱书堆里老儒生。
出行岂复有流辈,
未死尚能躬钓耕。
十日无鱼亦何叹,
新菰幸可配吴粳。
赏析
陆游的《雨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毅与不屈精神。诗中“雨滴”与“梦境”的结合,不仅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特别是诗中的“白水陂边破茅屋,乱书堆里老儒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学术追求的执着。同时,诗中透露出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句释义
- 雨声一滴不肯住:“一滴不肯住”形容雨声虽小但持续不断,形象地描绘了雨的细密与持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连绵细雨的内心感受。
- 客梦欲成还自惊:“客梦欲成”意味着诗人仿佛要进入一个美好的梦中世界,而“还自惊”则揭示了这种梦境的脆弱与不真实感,反映出诗人在现实压力下的焦虑与不安。
- 白水陂边破茅屋:此处描述了一个简朴而古朴的农家环境,白水陂边的景色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而破旧的茅屋则反映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
- 乱书堆里老儒生:通过“乱书堆”这一形象,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沉浸于学问之中的生活状态,而“老儒生”则彰显了诗人对学识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 出行岂复有流辈: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保持着对传统学问的坚守,并期待着有志同道合者的出现。
- 十日无鱼亦何叹:“十日无鱼”可能指连续十天的降雨导致渔获减少,而“亦何叹”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的态度——尽管有所遗憾,但仍能保持乐观。
- 新菰幸可配吴粳:这里的“新菰”指的是刚刚采摘的新鲜菰米,与“吴粳”相比,虽然口感可能有所不同,但诗人认为两者可以相互搭配,体现出诗人在物质匮乏时的积极心态。
关键词注释及译文
- 雨声一滴不肯住:形容雨声细微却不绝如缕,给人一种悠扬回响的感觉。
- 客梦欲成还自惊:形容诗人梦见美好事物时的心情,但最终因为现实的压力而感到恐惧和惊醒。
- 白水陂边破茅屋:描述了一座位于白水河畔的小村庄,房屋简陋。
- 乱书堆里老儒生:形容屋内满是书籍的陈设,反映出主人对学问的热爱和专注。
- 出行岂复有流辈:表达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一种传统的、有教养的生活方式。
- 未死尚能躬钓耕:表明诗人即便在困顿中,仍能亲自从事农耕活动,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 十日无鱼亦何叹:虽然连续十天没有捕到鱼,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绝望或叹息。
- 新菰幸可配吴粳:表示虽然使用的是当地的食物,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新鲜的菰米与江南常见的粳米是可以相配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因坚持抗金立场被朝廷排斥,仕途坎坷。他以诗文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表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