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不逢时勇退耕,闭门自号景迂生。
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
早孤遇事偏多感,欲续残章涕已倾。

【译文】

先少师宣和初年有赠晁公以道诗云:“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今天读到晁公文集,感动得流泪。

仕途上不逢时,勇敢地退下来耕作,闭门自号景迂生。

听说好的人就心悦诚服,老见异书犹眼明。

我像奴一样爱才,像婢子那样知道诗。

年轻时早孤,遇事偏多感伤,想续写文章却已经泣涕涟涟。

【注释】

①先少师:指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字介甫)的祖父王安国,曾为太常博士,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平章事等职;宣和初年,即宋徽宗宣和年间。②晁公: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③逸全篇:即《晁氏世次》一文。④萧颖士:唐朝诗人萧颖士,字茂本,唐玄宗开元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⑤郑康成: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汉末隐居讲学,传经授徒,后世尊他为“儒宗”,著书极富。⑥景迂生:晁公的号。⑦远闻佳士辄心许:指晁公对有才德的人很钦佩。⑧老见异书犹眼明:指晁公晚年仍喜欢研究学问。⑨奴:这里泛指作者自己。⑩遇事:指在朝廷做官时。⑪残章:指未完成的诗文。⑫涕已倾:指泪流不止。

【赏析】

此文系王安石于宣和五年(1121)所作《晁氏世次序》。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先少师晁补之的赞美之情。

开头三句“仕不逢时勇退耕,闭门自号景迂生”,点出晁公一生的主要经历和精神境界。“仕不逢时”四字,是说当时社会环境对他施展才华很不利。“勇退耕”,表明了他对官场的淡薄态度以及一种清高脱俗的人生追求。“闭门自号”则说明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过着隐逸般的生活。

接着两句“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是说晁公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对人才的敏锐观察力。这两句是对晁公人品、学识的高度概括。

第三、四句“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这是直接赞美晁公的诗句。“奴爱才”一句,把晁公比作唐代著名诗人萧颖士,突出他的才情;“婢知诗”一句,把晁公比作汉代著名学者郑康成,突出他的学识。这一赞语虽出自作者之口,但并非溢美之词,它准确地反映了晁公的博学多识和卓越才气。

第五、六句“早孤遇事偏多感,欲续残章涕已倾”,是说晁公幼年丧父,因而遭遇坎坷,世事艰难使他感慨颇多;而面对未能完成的文章,又不禁泪洒沾襟。这两联紧承前四句而来,进一步渲染了晁公的身世和情感。“早孤”两句是实写,表现了晁公坎坷的人生道路;“欲续残章”两句则是虚写,既表现了晁公对未完作品的珍视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一句“早孤遇事偏多感”,“晚节尤难”是说晁公晚年更加感到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因此对世事格外珍惜,不敢轻易挥霍光阴。“晚节尤难”四字,既概括了晁公一生的经历,又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全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充分展现了晁公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德,堪称千古颂扬之佳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