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篷摇楫暮山昏,老怯年华易断魂。
夹港蒲声知小雨,隔林绩火认孤村。
奉祠累岁惭家食,谢事终身负国恩。
惟有愚忠穷未替,尚馀一念在元元。

舟中作

短篷摇楫暮山昏,老怯年华易断魂。

夹港蒲声知小雨,隔林绩火认孤村。

奉祠累岁惭家食,谢事终身负国恩。

惟有愚忠穷未替,尚余一念在元元。

注释:

  • 短篷摇楫暮山昏:短篷摇动着船桨,夕阳映照着山峦,显得朦胧不清。
  • 老怯年华易断魂:形容年老体衰,容易悲伤。
  • 夹港蒲声知小雨:夹杂在河流中的芦苇发出的沙沙声,似乎可以预感到雨即将来临。
  • 隔林绩火认孤村:隔着树林的火光,似乎可以辨认出孤独的小村庄。
  • 奉祠累岁惭家食:担任官衔多年,却愧对家里的供奉和食物。
  • 谢事终身负国恩:辞去官职,终生背负国家的恩惠。
  • 惟有愚忠穷未替,尚余一念在元元:只有愚蠢的忠诚永远不会消失,我的忠诚之心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首句“短篷摇楫暮山昏”,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行驶在黄昏时分的山路上,船篷摇曳,江水波光粼粼,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朦胧不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老怯年华易断魂”,诗人用“老”字表达了自己的衰老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恐惧。他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第三句“夹港蒲声知小雨”,描述了诗人在船上听到的芦苇传来的沙沙声音,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滴。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关注。

第四句“隔林绩火认孤村”,则是诗人在远处看到树林中闪烁的火光,隐约可见孤独的小村庄。这里的“孤村”二字,不仅指代了一个具体的小村庄,更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境,暗示了他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状态。

第五句“奉祠累岁惭家食”,反映了诗人长期担任官职,却愧对家中供奉和供养,内心充满愧疚。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家庭责任的忽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第六句“谢事终身负国恩”,表明诗人选择辞官归隐,终身不仕,以报答国家的恩情。这里的“负国恩”三字,既体现了他对国家深厚的感情,也表达了他愿意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的决心。

最后一句“惟有愚忠穷未替,尚余一念在元元”,诗人用“愚忠”一词自谦,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忠诚的坚守。尽管他已远离权力的中心,但那份忠诚之心仍然存在。这里的“余一念在元元”,意味着他的忠诚之心仍然如星辰般闪耀不息,永远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归隐后的心境变化和思想感悟。他既感叹时光流逝,感叹人生的无常,又坚守自己的忠诚之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