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扣铜壶彻旦吟,了无人会此时心。
灯残焰作孤萤小,火冷灰如积雪深。
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
此身毕竟归何许,但忆藏舟黄苇林。

【注释】:

寒夕 《寒夕》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此诗写于作者被罢宰相之后,表达了他孤独寂寞、无所归依的心情。首联描写了夜晚的情景;颔联描写灯烛残败的景象;颈联写了风急天高,江天无雁飞过,月明庭户,传来阵阵砧声;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译文】:

深夜时分,铜壶里的水已经流尽,我依然在窗下不停地吟咏,无人能理解我的此时此刻的心情。

灯已残破,火光映照着一只孤零零的小萤火虫,火焰冷冽如积雪般深厚。

风大得连江面上都没有过雁飞过,只有月光明亮照耀着庭院的门户,那里不时有疏疏落落的砧声传来。

这身终究要归往何处呢?只希望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安身立命,那就是藏舟的芦苇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罢宰相后写的,表现了他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

首句点出时间“夜扣”,“彻旦吟”写出了时间的长久,而“了无人会此时心”写出了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颔联写景,用一“残”字形容灯烛之残破,用“孤萤”比喻自己,以“冷灰”暗喻自己的心境。上句中“火”指蜡烛,下句中的“火”是指炉中的柴火,这里用以比喻心情之冷落。颈联写景,“江天无过雁”,是说天气寒冷,连大雁都不愿过江来,更不用说人。“月明庭户有疏砧”,是说月亮明亮,照到了庭户上,但院门里传来了疏疏落落的砧声,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尾联抒发感慨,“此身毕竟归何许”,意思是说诗人究竟要归于何处?“但忆藏舟黄苇林”,意思是说,只有在黄苇林深处才能找到一处可以栖身的地方。全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语言清丽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