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祇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
岁暮贫甚戏书
【注释】:阿堵,指钱。元知,本来知道。忍贫闭户,忍受贫穷,闭门不出。良图,良好的办法。曲身,弯腰。得火,点燃。微直,稍微有点价值。槁面,脸焦黄。持杯,举杯。祇(zhǐ只)暂,暂时。朱,酒的颜色。阑干,横木栏杆。苜蓿(mùshú木速),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褐衣,粗布衣。颠倒,反穿。天吴,传说中的神仙名。落笔,提笔写诗。赋两都,指创作《两都赋》,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一篇辞赋。
【译文】:
岁暮之时我十分贫穷,但我知道这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忍耐着贫困而闭门不出,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弯腰点燃火把,稍微有一点价值,脸却因为烤焦而显得焦黄。举杯饮酒,只是暂时的享受罢了。桌上堆满了苜蓿,粗布衣服也反穿在身上了。谁知道我并不比从前粗鲁豪放,现在我写起文章来,仍能像以前一样,写出《两都赋》这样的好文章。
【赏析】:
这是一首自慰诗,表达了作者在困苦中仍然乐观自信、不卑不亢的精神状态。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自己穷困的处境和心情,后两句写自己虽然贫穷但仍有自信,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阿堵”是古代对钱的别称。诗人在这里说:“我知道,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意思是说,即使自己穷困,也不应该抱怨,更不能因此而气馁、放弃。“忍贫闭户亦良图”,表明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处于贫困的境地,但只要能忍受贫穷而闭门不出,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办法。“良图”,即良好的办法,这里指能够忍受贫困的办法。
下面两句进一步说明诗人在贫苦中依然保持着自信和乐观。“曲身得火才微直”,“曲身”,即弯腰,这里比喻诗人处境艰难,地位不高;“得火”,点燃火把。“得火”二字,用得很巧妙。古人点燃火把多用手执,所以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地位低下。“微直”,稍微有点价值,即地位虽低却仍有价值之意。诗人以自己的地位低下为代价换取一点生活上的小便宜,表现出他并不看重物质上的东西,而更看重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槁面持杯祇暂朱”,意思是说,由于生活的窘迫,诗人的脸都焦黄了,但他仍然端起了酒杯,只是暂时地享受一下而已。“槁面”,即脸焦黄,这里指生活艰苦;“持杯”,端起酒杯;“祇(zhī只)暂”,暂时。“朱”,酒的颜色,这里形容酒的颜色红艳。从“藁面”、“持杯”这些词语看,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轻松和愉快的,尽管生活艰辛,他还是在努力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食案阑干堆苜蓿”一句,描写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食物的喜爱。“食案”,指餐桌;“阑干”指横木栏杆;“堆”,堆积;“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食案阑干堆苜蓿”,意思是说,餐桌上摆满了苜蓿菜。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如此珍惜食物,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珍视。
最后两句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化。“褐衣颠倒著天吴”,意思是说,我穿着粗布衣服反穿在身上,就像神话中的天吴一样威武雄壮。诗人用“天吴”来比喻自己,突出了自己在贫困中依然保持的自信和豪迈精神。“落笔犹能赋两都”,意思是说,我现在虽然身处困境,但还能写出像《两都赋》这样好的文学作品。“两都”,指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班固所写的《两都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自己即使在贫困中,也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才华和激情,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的作品之一。当时,他的家庭已经非常贫困。面对生活的困境,他并没有感到绝望或沮丧。相反,他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心态。他认为自己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只要能够忍受贫困并保持自信和乐观,就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感染了读者,使他们更加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