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老病常归卧,天半阴晴偶出游。
鹦鹉碧笼当户外,秋千画柱出墙头。
年华冉冉飞双翼,梦境悠悠寄一沤。
旅食都门那可久,少留应为赋春愁。
【注释】
- 身兼老病常归卧:身兼老病,指身体衰弱。常归卧,常常在家卧床休息。
- 天半阴晴偶出游:天半阴晴,指天气时好时坏。偶出游,偶尔出去游玩。
- 鹦鹉碧笼当户外:鹦鹉碧笼,用翠绿的笼子装鹦鹉。当户外,放在户外。
- 秋千画柱出墙头:画柱,墙上的装饰。出墙头,从墙里面伸出来。
- 年华冉冉飞双翼:年华,这里指时间、岁月。冉冉,慢慢地、缓缓地。飞双翼,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如同翅膀一样。
- 梦境悠悠寄一沤:梦境,这里指虚幻的梦想、幻想。悠悠,形容思绪飘忽不定。寄一沤,将梦想寄托在一个泡沫上。
- 旅食都门那可久:旅食,这里指在外漂泊,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和地方。都门,指京城或首都。那可久,表示不能长久停留。
- 少留应为赋春愁:少留,稍微停留一会儿。赋春愁,即写春天的哀愁。应为,应该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立春后十二日游赏郊外时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身兼老病常归卧”,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同时透露出他常常在家中卧床休息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自身状况的自我描述,也是对生活艰辛的一种无奈表达。
第二句“天半阴晴偶出游”,则展现了诗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偶尔出门游玩的情景。这里的“天半阴晴”既指天气的变化多端,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起伏不定。而“偶出游”则表明这种外出并非常态,而是偶然为之。
第三句“鹦鹉碧笼当户外”,则是诗人在游赏过程中看到的景象。鹦鹉被装在碧绿的笼子里,放置在户外,这一景象既显得生动可爱,又带有一种孤独与凄凉之感。
第四句“秋千画柱出墙头”,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游乐过程中所见的景色。秋千挂在墙上,随风摇曳,仿佛要从墙头飞出一般,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第五句“年华冉冉飞双翼”,则是诗人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年华如同双翼一样,不断飞向远方,而自己却无法追随其步伐。这里的“冉冉”一词,更是强调了岁月流逝的缓慢和无力感。
第六句“梦境悠悠寄一沤”,则是诗人对自己虚幻梦想的抒发。梦中的一切都像是泡影,难以捉摸,只能寄托于一瞬的泡沫之中。这里的“悠悠”一词,既形容梦境的缥缈不定,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最后一句“旅食都门那可久”,则是诗人对于在外漂泊生活的感受。都门代表着繁华都市,但在这里却不能长久停留。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游赏郊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